2020/7/27 18:12:03
來源:互聯網
“我家是安徽的,這么敞亮的工地,業余生活也豐富多彩,我把媳婦也帶來了,一起奮斗,你說幸福不……”眼前這個有著十多年工地生活經驗的鋼筋工曾德友,大聲地和周圍的工友說著“幸福”,逗樂一大片。老曾口中的工地在哪?他所說的“幸福”又是什么?
記者近日探訪了1200多名來自天南海北工友們的“第二個家”——無錫地鐵4號線具區路“幸福項目部”,這里40多萬平方米施工區域是目前我市規模較大的城建重點工程。
“幸福項目部”關懷福利多
穿過工地中心大道往西走50多米,“幸福社區”幾個紅字映入眼簾,剛走進運動區,一個籃球飛到面前,項目經理順手把籃球傳了過去,接球的是彝族小伙兒拉默,項目部新招的一批架子工,“干工地4年了,這是我見過環境最好的工地!以后‘幸福項目部’到哪里,我就去哪干活。”拉默笑時漏出一口白牙。
“這里是綜合生活區,對面是食堂,前面那棟樓上還有閱覽室、心理咨詢室、醫務室、活動室等,工人們都在這里打發業余時間。”無錫地鐵建設分公司項目經理季凱熱情地介紹著“幸福項目部”的組成部分。
下午5點半吃晚飯前,鋼筋加工車間里工人們還在忙碌著。班組長劉改明說,他們自愿每天早出工、晚下班各半個小時,把原定每天加工100噸鋼筋的任務指標自行提升到110噸,能超額保障主體工程每日鋼筋需求量,“項目部對我們關懷多、福利多,我們干活不敢怠慢,多干點兒,心甘情愿。”劉改明和工友們都說,大家心情舒坦,干活效率也高。
向產業工人轉型有通道
小李是安徽人,高考失利后,去年9月隨鋼筋工叔叔來到工地。小李起初情緒低落,中午近40攝氏度高溫時,他獨自一人在工地干活,“輕度虐待自己來發泄對現狀的不滿。”項目部心理咨詢室醫生黃浩磊發現了小李的問題。
季凱很快安排小李到有40%預制拼裝的綜合樓工地施工,讓小李參加學習裝配式建筑的培訓課程,還給他報了夜校,隨著工程進展,小李漸漸發現自己在工地上也有展現才華的一片天地,越發有干勁兒。時隔快一年,記者在項目部再見到小李時,只見他精神抖擻,戴著工牌和安全帽,已經是班組長,談起具區路項目裝配式施工時,自信滿滿。
季凱說,幸福項目部不僅保障生活設施上的幸福,更要讓工人自我價值得到提升,增強職業認同感,也為源源不斷地輸送現代產業工人開辟了通道。
促進工程建設又快又好
集成員工實名制驗證的現代化標準門衛房,干凈整潔的中心大道,兩邊分布著4座6720平方米現代化的自動鋼筋加工棚和別具江南水鄉風格的項目辦公、生活區。
具區路項目部駐地占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涉及工種多、項目單位多、施工區域疊加,又是地鐵上蓋工程,工期緊、難度高,但原本復雜的施工管理流程卻被“幸福大后方”給化解了。
“只要工人生活得好,感受到篤實的幸福感,工程質量就有保證、進度也慢不了。”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具區路項目部是我市建設工程打造“幸福社區”的一個樣板,未來,更多以幸福為底色的項目部將在全市各個工地拔地而起,這種提升幸福感的創新管理模式,讓他們在這個項目上干得好、住得好、吃得好,能提升、有晉升,真正將幸福感付諸實踐,促進工程建設又快又好。
熱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