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師們”在指導孩子們畫畫。(由受訪者供圖)
7月26日,20名初二學生在湖南省鳳凰縣千工坪鎮黃沙坪村小學為期一周的助學行動結束了。臨走前一晚,當地村民為他們送上了一場原汁原味的鳳凰苗族文化盛宴,感謝他們跨越1300公里送去的溫暖。
■ 提前半年實地調研并培訓志愿者
去年12月,南外國王國際學校的數位學生代表、家長代表與行政校長尤小艷一起前往黃沙坪村實地調研。黃沙坪村是一個純苗族聚居村,村小學只有一到三年級,學生不到40名,僅有3間教室用于教學。一名校長和一名老師需要負責日常教學和安全保障等全套工作,只教授語文和數學的基本知識,其余課程均未開設。
提供經濟幫助對初二學生來說并不現實,他們就運用自己的所學給予黃沙坪村小學課程支持。出發前,學校請一年級老師以及曾前往烏干達支教2年的老師為志愿者培訓,20名學生也進行了備課。除了語數英,團隊還帶去了音樂、體育、戲劇、美術等多種課程,對黃沙坪村小學的孩子來說,這些都十分新奇。
■ 給當地孩子留下“帶不走的東西”
“當地孩子還不知道一些最基礎單詞的意思,發現這一情況后,我馬上調整了教學內容,從最簡單的字母表教起?!睂W生志愿者張鈺兒說。臨走前,孩子們已經能夠用英語簡單打招呼了。
小學生沒有紀律意識是讓負責體育教學的學生志愿者殷仁禧最頭疼的事。他說,第一天教學工作結束,團隊就開會討論了如何規范上課紀律?!皝碇Ы糖?,一年級老師教了些小技巧,首先要蹲下來和學生交流,不能居高臨下。其次要建立起獎懲制度,讓學生慢慢遵守課堂秩序?!睅状翁嵝押图m正后,課堂有序了。
給當地的孩子留下“帶不走的東西”是學生志愿者備課的原則。學生志愿者劉思逸負責語文課的教學,班上孩子的父母多數在外打工,他便教孩子們寫信和簡單的人際交往常識,“許多孩子將第一封信寫給了自己的父母。”劉思逸說。
■ “小老師們”將每年兩次赴湘西
如今,黃沙坪村小學教學樓屋頂已經建起了雨棚,孩子們有了安全活動玩耍的場所;教室也被重新粉刷;校內廚房建設同樣被提上了日程,預計今年10月完工,助學團隊希望村小師生能夠自己煮上面條和餛飩?!皫头霾皇嵌唐诘?,這批八年級的‘小老師們’每年會前去助教兩次,直到他們高三畢業。”尤小艷說,去年12月到今年7月,學生通過義賣和擺攤等活動已經籌集了10萬多元,這些善款都已用于村小的硬件設施建設。未來這樣的募集活動還將繼續舉行,他們會在文化扶貧的基礎上進一步幫助黃沙坪村完善基礎設施,逐步實現村里農副產品的對口購買,助力黃沙坪村的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