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控點’周邊3公里內所有建筑工地pm2.5去年全部達標,今年要力爭全部良好,為沖刺300個‘無錫藍’貢獻力量;去年,文明施工各項舉措在‘紅黑榜’上得到檢驗,今年,觸角將更細、力度將更大,以‘紅黑榜’為量化考核標尺,打造城市工地‘樣板’。”新年伊始,市住建部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文明施工“紅黑榜”將為工地精準“畫像”,各項考核將更加細致系統,輻射面更廣,密切配合文明城市建設中工地各項指標,形成專項榜單,進一步提升震懾力。
紅榜的示范效應將擴大,形成一批“樣板工地”。元旦傍晚,今年第一期“紅黑榜”發布,地鐵4號線一期工程軌道施工項目01標再登“紅榜”。近日,記者跟隨市質安站來到該工地,干凈整潔的施工現場,一排排碼放規整的預制軌道、實時跳動的智慧工地監控大屏、醒目的安全施工警示教育區,著裝整齊、精神飽滿的施工人員,現代化工地的模樣展現眼前。
“這樣的工地就是我們要打造的‘樣板’。”市住建局質安處負責人說,去年共發布10期“紅黑榜”,其中紅榜78個、黑榜72個,完成整改46個。不是所有工地都能按時完成整改,意味著部分工地除了文明施工意識不到位,對如何節約高效進行文明施工投入、實施和監管并不清楚。今年,對于屢次登上紅榜的工地,各項標準化措施的實施規范、細則將進入市住建部門的“樣板工地”數據庫,作為問題工地對標整改的參照模本。
“今年起,建筑工地‘實名制’管理將擴容,亮出項目‘家底’,從治標轉向治本,不僅要管一線建筑工人,相關管理人員和工程賬目也將列入實名制范疇。”住建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許多文明施工和安全生產出問題,究其本質還是管理缺位,比如,監理單位負責人在崗時間得不到保證,每筆工程款結算賬目含糊不清,實名制工資發放有“貓膩”等,今年將繼續用好“紅黑榜”這把“利劍”,通過面向社會放榜,正向激勵和公開批評結合,凈化工地生態。
“雜亂的工地是城市的疤痕,多部門聯動才能將這塊疤痕美化好。”市質安站副站長朱秋良說,去年,經過多場專項整治,工地圍擋、裸土覆蓋、揚塵管控、工地周邊環境等得到顯著改善,“紅榜”上一組組照片贏得市民點贊。今年市住建部門將繼續與城管、交通、人社、屬地街道等密切聯動,形成治理合力,對渣土車上路、實名制工資支付等一些多頭管理的環節加大執法力度,打通文明施工“梗阻”。
住建人士表示,下一期“紅黑榜”放榜時間約在下月初,放慢頻次,不等于降低要求。多樹紅榜“標桿”,讓國有平臺、重點項目作為“頭部工地”成為樣板,不斷提升文明施工各項標準,最終消滅“黑榜”,在全市范圍內形成文明施工的良好“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