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通德橋上,看著橋下,醬園浜的河水緩緩流過。深吸一口氣,空氣清新,令人神清氣爽。放眼望去,在增氧曝氣裝置的作用下,河面上泛起一個個可愛的白色水圈,岸邊新換了石圍欄,新修的親水步道刷上了天藍色,生機盎然。“以前居民投訴不少,現在卻是大家最喜歡來逛的地方。”梁溪區水利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周,區水利局都會對河面、河岸保潔、水質進行督查。根據屬地管理原則,醬園浜流經的迎龍橋街道和惠山街道每天也有專職人員進行河道巡查。
河道講述“水韻故事”。無錫是典型的枕河人家,老城廂里的河,每條都有故事。就拿醬園浜來說,這里沿河曾經是以陸右豐為代表的多家醬園槽作坊的所在地,人們通過這條河,運送醬菜和材料,見證了無錫近代工商業文化的發展。記者了解到,在梁溪區2021年即將啟動的新一輪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中,京杭大運河、梁溪河的25條支浜河道水質將做提升,實施河道岸線靚麗的幸福工程,重頭戲便是挖掘“梁溪水故事”。惠山古鎮的龍頭河、黃巷的五河浜、廣益的大寨河……這些整治后的河浜水面碧波蕩漾,水域岸線整潔干凈,五色步道、休閑涼亭、綠植花草,處處是景,吸引著“老無錫”們帶著孫輩一次次前來打卡。在今年的計劃中,更多這類有故事的河浜將實現文化挖掘,鏈接歷史,講述“無錫故事”。
從“又黑又臭”到“宜居宜業”。老城區斷頭浜多、管網不完善、污水處理問題跟不上城市發展,梁溪區“一河一策”,用個性化的方案解決了一個個“老大難”:許溪河沿岸拉出了10米“紅線”,這條20多年的黑臭河而今已是開門見綠,開窗見景;祝家橋河通過清箱涵,居民區的污水改造,開明河,駁岸都亮了起來;鐵樹橋浜這條原本的斷頭河,通過駁岸路面拓寬,沿河亮化,成了市民游客感受運河畔枕河人家的“網紅”打卡地。2020年是無錫市“美麗河湖”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一大批“老大難”河道,列入梁溪六大片(圩)區河道整治工程。梁溪區水利局局長萬建農告訴記者,一邊拆除駁岸違建,一邊通過面源、內源治理,截污優先、河床修復、水質凈化、環境提升等進行綜合整治,一處處河暢、水清、岸美的新景觀在老城區出現。至此,梁溪區的黑臭河道全部消失,梁溪河蠡橋斷面、京杭運河望亭上游2個國考斷面均達到考核要求,ⅲ類水河道比例達到18%。
顯山亮水,變整治難點為亮點。銀杏苑今年完成了宜居住區改造,原先被小區內垃圾占據的空間“化身”寬闊通達的親水觀景平臺,特色花卉點綴其間,沿河新改造的彩虹步道已經成為居民每天早鍛煉、散步的好去處,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正是梁溪河、耕瀆河的水環境改善,讓他們有了親水設施改造“底氣”,也因此成為改造中的亮點。“在今年的規劃提升方案中,我們會對河道駁岸做全面梳理,讓每條河都顯山亮水,讓居民感受到水環境提升帶來的幸福感。”萬建農說,類似銀杏苑這樣的“幸福工程”將在梁溪持續出現,提升梁溪整體濱水空間景觀性和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