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興圍繞產業集群綜合整治、工業窯爐提標改造、重點行業深度減排等10類任務排定了3284個工程項目,涉及到相關企業1000余家。目前,超八成項目已啟動實施。值得關注的是,這3284個工程主要劍指pm2.5與臭氧,特別是兩個臭氧前體物“主力軍”——vocs和氮氧化物。而這兩項污染物也是目前宜興大氣污染整治的“老大難”。
隨著精準化治理的推進,宜興大氣污染整治不斷取得新突破。去年,宜興pm2.5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位列無錫板塊第一、全省第五。全年空氣優良率達到82.5%,排名無錫板塊第二。雖然實現“雙達標”,但宜興所要面對的現實是,全年臭氧超標天數遠遠大于pm2.5超標天數。隨著pm2.5污染的逐步改善,臭氧污染已成為影響宜興空氣質量優良率的首要因子。“在產業結構、用地等諸多條件無法在短期內大幅改變的情況下,從源頭減少污染物排放成為遏制臭氧‘抬頭’的重點。”宜興生態環境局大氣科相關負責人介紹。
由點及面、由表及里,相比以往,此次的減排工程更趨向于深度治理。據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兩年,宜興燃煤小鍋爐已整治到位、天然氣鍋爐也已完成低氮改造,實現進一步減排所要摳的便是“細節”。由于臭氧在高溫天氣下更易形成,因此,所有工程均為提前施策,計劃在今年6月底全部實施到位。以重點企業vocs整治為例,參與企業的數量從去年的200多家增長到1000多家。整治實施工程除了貫穿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外,還延伸拓展到了生產過程以外,將129家涉及儲罐的企業也納入了整治范圍。700多家企業涉及的1700多臺工業窯爐也將完成清潔能源替代。除此以外,宜興重點鎖定餐飲行業,由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對城區上千家餐飲單位開展專項整治,實現餐飲油煙全部達標排放。
眼下,宜興在污染防治上的“摳細節”已越發精準。在深挖減排項目的同時,宜興鎖定移動源,借助遙感“黑科技”,減少汽車尾氣超標排放。在104國道小馬嶺區域,經過的行駛車輛只要穿過檢測設備,便可在3秒內快速識別車輛信息,并高效分析車輛尾氣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成分的實時數據,判定是否合格,并自動上傳至系統,根據檢測結果督促尾氣超標車主及時維修養護。自去年5月遙感設備投用以來,已累計檢測尾氣超220萬車次。而這樣的智慧監測技術還運用到了道路積塵檢測中,走航車走一遍,全市各主次干道干不干凈,全憑數據說話。據悉,今年,宜興還將開展“清潔城市行動”,打造“全國最潔凈城市”,為打造生態保護引領區夯實綠色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