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江陰綠道旁的“理響江陰”學習驛站迎來了黨史知識宣講第12場,這次是由該市紅色故事宣講團成員吳婉玲帶來的紅色文物故事系列宣講《凝聽它的“船”說》,她用“一張船票”帶領現場觀眾穿越百年,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聆聽。自2月2日運行以來,“理響江陰”學習驛站已成為該市黨史學習教育的“網紅”打卡點,累計舉行理論宣講等主題活動50余場,參與人數超2000人次。
記者了解到,當前,江陰正創新思路打磨“十字繡”工作法,以“一學一講”學習宣講、“一賽一寫”主題競賽、“一訪一談”新聞宣傳、“一送一幫”志愿服務、“一掛一辦”為民實踐等“十個一”活動,“一針一線”繡出黨史教育“錦繡圖”。
氛圍濃厚
“云上”課堂演繹紅色經典
“因為江陰農運工作的突出成就,朱松壽和蔣云雙雙出席了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5月7日下午3點,位于江陰市文化館三樓的虛擬演播室內,七旬老黨員、江陰市民張炳龍身著中山裝,正在錄制最新一期“聲音里的劇場——紅色故事線上展播”,他講述的正是江陰籍革命志士朱松壽的故事。
“聲音里的劇場”正是江陰市文化館全新打造的一檔線上有聲欄目。“江陰有著‘故事之鄉’的美譽,講故事,聽故事,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江陰市文化館曲藝(故事)中心創作組組長姜少伯介紹,恰逢建黨100周年,他們特別在欄目中推出了“‘聆聽永恒的初心’紅色故事線上展播”等專輯,“故事的主人公既有名垂青史的先烈前輩,也有身邊愛崗敬業的平凡黨員,再邀請百姓名嘴們用聲音演繹。”據統計,自4月15日啟動至今,紅色故事線上展播在線觀看已超30萬次,有5萬多位市民參與了線上互動。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江陰市各板塊、各部門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打造形式新穎的線上學習陣地。這樣利用“云上”課堂演繹紅色經典的還有江陰高新區。“手指點點,就能在線聆聽黨史故事,現在的黨史學習真是太方便了。”每天中午,市民劉霞都會打開手機,一邊散步,一邊收聽百年黨史大事件。充分利用“線上”學習陣地,推出百名黨員黨史“云領讀”活動,江陰高新區把黨史學習教育課堂開在“云端”,邀請100名黨員代表錄制節目,已經推出了50期內容,營造出黨史學習教育的濃厚氛圍。
形式多樣
線下體驗豐富“黨史之旅”
在江陰臨港開發區璜土鎮,“學習強國號”共享車成為鄉村“網紅”。“三壯士忍受煙嗆悶熱,迅速銷毀所有文件,用僅剩的一支手槍,飲彈自殉,壯烈犧牲……”近日,在璜土鎮高栗村的公園內,“學習強國號”共享車載著宣講員劉博洲給村里的年輕黨員送來了一堂黨史課。璜土鎮宣傳委員蔡凌燕介紹,這輛共享車已成為鎮里流動的黨史車,專門負責把黨史學習教育送到百姓家門口。
和“學習強國號”共享車一樣,有創意、有亮點的形式,激活了江陰黨史學習教育的“一池春水”。從江陰市委宣傳部了解到,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江陰精心策劃,從“云端”學習到線下活動,從學校企業到田間地頭,“規定動作”有力有序,“自選動作”有聲有色,通過體驗式“游”學、沉浸式“憶”學、互動式“研”學等創新形式,讓黨史成為黨員群眾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身邊的歷史”。
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線下體驗活動豐富了黨員群眾的“黨史之旅”。值得一提的是,長涇鎮積極用好家門口的紅色地標,集聚蒲墅里、張大烈故居、革命烈士英名墻等紅色資源,專門打造了一條“薪火益傳”青少年紅色研學路線,這條路線一經推出就吸引了不少“游客”。尤其是在修葺一新的新四軍六師駐地舊址紀念館內,小小講解員們身穿新四軍軍服,為參觀者們生動講解革命故事。“在現場教學點,前來參觀的學生們還能跟著老師學刻紙、唱手語歌;黨員群眾也可以在這里舉辦小型讀書會,讓學習教育更具‘黨’味。”長涇鎮黨委書記薛建國說。
走心共情
點燃全民“同享共學”新熱潮
不久前,江陰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大橋中心小學“小學生黨史館”正式開放,成為江陰第一家小學生黨史館,該黨史館以貼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黨史教育方式,由各個年級學生擔任的小小講解員講解不同時期的黨史故事。黨史館的各個場景遍布校園,有“小耳朵聽鏗鏘音”“小腳丫走大航程”“小眼睛尋傳家寶”“小牛犢耕大藍圖”等特色“景點”。“不僅自己了解了黨的歷史故事,通過參加紅領巾講解員,還能把故事分享給同學們。”江陰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大橋中心小學學生張朔菲如是說。
男女老少齊參與,激發了江陰全民學習黨史的熱情。遍布江陰全市的235個農家書屋憑借“接地氣、惠民生”的特點,成為黨員群眾的“紅色充電站”。澄江革新社區黨總支以農家書屋為陣地開展“百姓名嘴說黨史”活動,吸引來江蘇好人、江陰百姓名嘴錢佐等人。“這樣的一個黨史學習平臺,讓鄰里相處得更融洽了,慢慢地,參加公益活動的黨員也變多了,服務意識提高了。”
在江陰,廣大市民紛紛加入黨史學習隊伍,紅色故事、紅色知識變成了“一日三餐”,點燃了全民“同享共學”新熱潮。據統計,江陰充分發揮“江陰大學堂”、“理響江陰”講堂、道德講堂、農家書屋等的陣地作用,邀請老黨員、老干部、黨史專家學者、“百姓名嘴”,廣泛開展專題宣講,到目前已安排集中宣講42場次;同時,組建鎮街、村、社區宣講隊170余支,1600余人走進田間地頭,開展多層次、分眾化宣講1300余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