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惠山研發生產的國內首臺微型純硬巖機械挖掘式頂管機遠赴福州,將一段穿越高速公路的天然氣管道遷改隧道成功打通(如圖)。這是該“鐵齒鋼牙”掘進設備自去年誕生并不斷優化后,首次在國內工程中使用,標志著純硬巖隧道掘進設備的國產化難題得到破解。據介紹,該工程如果采用人工施工,預計至少需要180天以上,而此次僅用時20天,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
作為該設備的研發生產商,位于洛社的江蘇馬超地下工程設備有限公司由沈工大無錫研究所牽線而來,公司董事長、研發者馬超組建的自稱為“沈工大系”的技術研發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中國盾構裝備專家楊華勇等專家的指導和激勵下,已進行了近兩年的刻苦鉆研。
擁有多項相關實用新型技術專利的馬超和她的團隊,2年前就在長三角區域尋找研發生產基地。而洛社此前已與沈工大聯手共建“一鎮一院士”項目,從沈工大校友中獲悉這個消息,洛社向馬超伸出“橄欖枝”。“這里的條件符合大型機械研制的要求,而且入駐條件優越。”馬超說,“從簽約到進場開工1個多月,所有手續都由當地政府專員全程操作,我們一點都沒費心思。”由于企業掌握的技術和產品屬自主可控且有國際競爭力,惠山區將之納入了先鋒英才計劃。
工程建設方中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福泉高速的這一段隧道工程,其工作面的巖石硬度是普通水泥的30倍以上,是國內目前遇到的“最硬工程”。從去年起他們四處尋找施工隊,可幾個月下來,來看過的都“搖搖頭擺擺手”。聽說馬超團隊的國內首家、世界第三家微型純硬巖隧道掘進機生產企業研發了相關設備,他們馬上請馬超“帶機施工”。滾刀刀具是硬巖掘進設備的“鐵齒鋼牙”,此次應用的微型滾刀刀具在國內屬首例。
這段約88米長的隧道位于福泉高速公路連接線拓寬改造工程(a段),地處高速公路下方,人工開挖工期長、風險大,用普通設備開挖不可能一次性穿越,還要臨時封閉高速公路,而且在挖洞鉆孔中要更換刀具,成本巨大。經過細致打磨的“無錫機甲”此番國內首秀,不用更換刀具,一次性掘進貫通,不用人工進入施工,效率、安全和工程質量都令人滿意。馬超說,這次施工對國內巖石隧道的施工工法有革新的意義,同時團隊對國際領先的刀具研制也已成功,將廣泛用于“無錫機甲”,并走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