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市住建局村鎮處獲悉,“十四五”期間,我市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將緊扣特色產業、生態、文化“關鍵詞”,著力打造一批以特色產業發展帶動村富民強、文明程度高的“特田樣板村”。至2025年,我市將建成120個市級特色田園鄉村,其中,力爭創建100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4個以上特色田園鄉村示范區。
車輛行駛在園區六路上,道路兩側一排排花卉園藝大棚整齊排開,綠色的屋頂與周邊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大棚前豎著“錫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統一標識。來自國內外不同品牌的花卉種植企業在這里“扎根生長”,培育的珍奇樹種、花卉等遠銷國內外,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在錫北鎮周家閣村,特色農業種植已成為“特田”建設的金字招牌。去年9月,該村正式掛牌省級特色田園鄉村。
“‘產業特’是周家閣‘特田’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該村獲評省級‘特田’的‘加分項’。”村黨總支書記周國君介紹,臺創園是該村2010年起打造的特色農業產業園區,經過多年發展,已具規模效應,主要致力于花卉果蔬及特色新型農產品的種植、加工、銷售、研發。目前園區有企業82家,年規模產值達8億元。其中,自主農業品牌“錫稻1號”,使水稻畝產增加20%,創造了無錫首個本土水稻品牌。
徜徉在周家閣村道路上,不僅能看到白墻黑瓦的“新江南人家”風貌的民居,更能一睹農業產業科技的規模效應,“村園融合、產園同塑”的鄉村特色日漸成型,形成了“農業+”科技、加工和旅游的產業融合新模式。“有優勢產業做后盾,‘特田’建設的勁頭也更足。”周國君說。
今年4月,我市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我市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意見》,明確在“特田”建設中加強產業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現今,在一些產業特色明顯的鄉村,已初具現代農業模樣:如采用“公司+大戶”特色化的經營方式,將土地分配給高端種植大戶或者公司;因地制宜,以龍頭產業帶動鄉村產業鏈,獲得經濟收益反哺村容村貌建設等,不少“特田”村已形成規模化、品牌化經營。
截至目前,我市已掛牌39個市級、27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市住建局村鎮處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在“特田”建設中將著力培育和挖掘特色產業,為村莊發展增添活力。同時引導特色田園鄉村區域化擴展,建成“特田”示范區,比如宜興張渚、湖氵父 、太華三鎮內現有的8個“特田”村,可依托宜南山區生態環境,以及茶產業、竹產業建成產業示范區,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村民增收、集體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