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8時,宜興市解除萬石鎮封控區、管控區相關管控措施,同時解除該市防范區的管控措施,宜興恢復常態化疫情防控。《歌唱祖國》《我和我的祖國》《陽光總在風雨后》……萬石街頭歌聲響徹,居民們紛紛揮舞著五星紅旗走出家門,雖然當天寒潮來臨,但每一個萬石人心里暖暖的。
“果斷、快速、精準”,在12月23日晚召開的宜興市疫情應急處置工作情況總結分析會上,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這樣點贊宜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
第一時間,果斷處置。自12月11日宜興市發現一例無癥狀感染者以來,江蘇省委省政府、無錫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作出指示批示,省市相關領導、專家第一時間到宜指導工作,宜興第一時間精準劃定封控區、管控區和防范區,迅速建立起省、市、縣三級疫情防控應急處置工作機制,有力保證了各項決策部署、防疫措施得到迅速貫徹落實,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殲滅戰。
快速一詞貫穿于整個疫情防控期間,尤其體現在核酸檢測環節。核酸檢測,是患者早發現、早確診、早阻斷的關鍵,也是抗疫的最大壓力所在。如何做到采樣快速有序?萬石的7次全員核酸檢測提供了不少經驗。
“一次比一次快,一次比一次有序。”這是不少萬石居民和醫護人員這些天來對于核酸檢測最真切的感受。加速度的背后,正是宜興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一遍又一遍復盤每一次全員核酸采樣工作,分析轉運流程、對比目標結果、總結經驗規律的結果。
為減少人員聚集、加快采樣效率,宜興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提出了“每個點位最多檢測人數不超過300人”的要求。按照全鎮人口分布情況,布點較之前做了進一步的優化和增加,工作人員的分工也做了細化調整。采樣點位大幅增加,讓居民感受到家門口核酸檢測采樣點的便利。
此外,樣本運送組組織15輛專車配置護送樣本專員,規劃內循環和外循環閉環轉送線路,一舉解決因運力不足導致的采樣現場標本積壓、實驗室運行滯后等問題。據了解,從第一次全員核酸檢測采樣用時8個多小時,到后幾次控制在3小時左右便完成。
精準防控的一個重要的體現是不擴大封控、管控區域。在疫情沒有外溢到萬石鎮外面的情況下,只對有4萬多人口的萬石進行管控,體現了宜興此次抗疫戰的科學精準之處。
應檢盡檢,之前建立的網格化管理“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要求,萬石對網格內的住戶進行地毯式、拉網式排查,確保底數清、情況明,為全員核酸檢測打下扎實基礎。在第三次全員核酸檢測結束后,為查找出未做滿規定次數核酸的人員,萬石鎮總結經驗,專門成立大數據分析組進行人員查找比對,確保應檢盡檢。同時,對老年人、行動不便、殘疾人等特殊人員進行入戶采樣,做到不漏一人。
張文宏說,宜興在本土病例出現后,能夠在一個潛伏期內結束戰斗,達到了國家衛健委全鏈條精準防控“動態清零”的要求,充分說明了此前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做了很多功課、預案,面對突發疫情,能夠科學預判、科學準備,打了一場漂亮的遭遇戰,相信相關防控經驗對我國同等類似城鎮、農村或是小型城市的疫情防控有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