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錫物流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資訊  >  行業新聞  > 太湖隧道通過交工驗收

    太湖隧道通過交工驗收

    2021/12/29 10:59:29

    來源:互聯網

      

      歷經4年建設,太湖隧道即將迎來通車的激動時刻!

      昨天下午,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無錫段工程順利通過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組織的交工驗收。這意味著,無錫史上最大的公路基礎設施項目、國內最長湖底隧道全面交工。

      大功告成,歷經4個汛期建成國內最長湖底隧道

      作為蘇錫常南部高速最關鍵節點工程的太湖隧道,規劃建設之初就受到萬眾矚目。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確定的支撐“三大戰略”發展的地方高速公路,是江蘇省“十五射六縱十橫”高速公路網規劃中“十五射”的組成部分,也是滬寧間的第二條高速公路通道。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無錫段起自常州武進的前黃樞紐,向東南經無錫馬山,穿越太湖梅梁湖,至南泉樞紐接上環太湖高速公路,路線全長43.9公里,無錫段22.43公里。太湖隧道作為國內最長的湖底隧道,全長10.79公里。雙向6車道,凈寬40.6米,凈高7.25米,中間設4.5米寬的管廊。

      湖中圍堰明挖,建設規模浩大,光鋼筋用量就達33萬噸,混凝土澆筑達200余萬方,打設鋼板(管)樁圍堰總長4.2萬米,基坑土方的開挖量達1000萬方,用于填路基400萬方,用于回填600萬方。

      太湖隧道埋在湖底下2米至3米,深的部分有4米,1.4公里長圍堰和基坑位于湖底8米至15米深厚淤泥中,施工技術復雜。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曾說,太湖隧道“圍堰明挖法”的工序特別多,施工組織非常困難。

      歷經4個汛期,1400多個日日夜夜,3500余名工人參與湖底修隧道攻堅戰,逐步完成首節底板澆筑、首節頂板澆筑、首次回水作業、隧道圍堰合龍、底板貫通、頂板封閉等重要節點,而今終于大功告成。

      匠心獨具,打造“滴水不漏”安全隧道

      “我們打造的是‘滴水不漏’的太湖隧道。”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夏文俊介紹,在原材料選擇和使用方式上下了“狠功夫”,從施工工藝到后期運維,確保工程質量。

      就拿“用料考究”來說,為了提高骨料界面的粘接強度,工程選用的碎石,在進倉之前全部要洗得“干干凈凈”,把含泥量控制在0.7%,泥塊含量控制在0.3%。值得一提的是,在夏季高溫期,在混凝土中加入片冰,并使用地下冷卻水拌和,將混凝土入模溫度控制在28攝氏度,再加上高效抗裂劑,可以高效減少混凝土溫升、溫降及收縮變形引起的裂縫。

      隧道設計時在兩側通行孔之間增加了一個管廊,萬一發生危險,這個管廊的下部為專用的逃生通道,管廊上部為排煙風道,與風塔和風亭連接,當發生重大火災事故時,人可以通過專用通道逃生,有害煙氣可以通過專用風道和風塔風亭排出。

      中鐵四局太湖隧道項目經理介紹,施工過程中,通過有效縮短鋼板樁圍堰長度,減少了對太湖水域的阻水長度,既滿足湖水流通徑流寬度又預防藍藻滋生;從生態監控入手,在圍堰周邊布設了4個水環境監測點,定期抽取水樣到監測站房進行化驗,實時對水體的氨氮、總磷、總氮等含量情況進行監測分析并做好預警。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進行回填土方時,使用湖中開挖土方進行回填,嚴禁外來土方進入湖域。

      “聰明”隧道,營造太湖水域高顏值新地標

      12月7日,無錫日報視頻號一條探班太湖隧道“星空頂”短視頻,刷爆了錫城朋友圈。這就是太湖隧道“智慧隧道”內容之一。而像這樣的“星空頂”——led可變景觀帶,整個隧道頂部交替設置有三處,“藍天白云”和“夜晚星空”,不僅美觀,還能有效緩解駕駛員長時間在密閉空間中行車的緊張和壓抑情緒。

      通車前夕,記者的采訪車提前體驗了一把“悠然湖底行”,出乎意料的是,車輛行駛在隧道里,時速80公里,猶如穿越“時空隧道”,抬頭可見星空頂,兩側隧道壁上裝飾著“藍黃綠”三色“腰線”,空氣濕潤清新,卻感受不到霧氣,沉浸其中,已然忘記車輛已達到太湖深處。其實,這三種色帶裝飾元素也大有講究,采用幾何漸變條帶銜接宛如飄帶,能有效緩解駕駛員的疲勞感。

      據悉,隧道內不僅支持5g北斗導航,地下還鋪設了專用光纖,可回看行車軌跡。建成后,隧道內設置的路網銜接誘導系統可對擁堵狀態下的交通流進行合理調配,實現區域路網交通有效疏導。

      未通先“火”,這個詞用來形容太湖隧道再貼切不過了。除了火遍朋友圈的“星空頂”,太湖隧道早已憑借其“顏值”吊足了人們的胃口。

      結合太湖天水一色、延綿無邊的山水輪廓,靈感來自詩人唐寅“太湖西岸景蕭疏,竹外山旋碧玉螺” 和蘇軾“明年我欲東南去,畫舫何妨宿太湖”的詩句,在滿足使用功能的條件下,太湖隧道馬山、南泉兩側的出風口,設計成為 “碧玉螺”及 “畫舫”造型的風亭并加以亮化,讓兩個風亭完美呈現在萬頃綠波之間,打造梅梁湖水域兩個新地標,營造太湖無錫水域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太湖隧道通車后,將實現與蘇錫常三市的高速公路環線直接連通,有效緩解滬寧高速無錫、蘇州段的交通壓力,對促進蘇錫常城市建設以及長三角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上一篇:攜手打造新時代政企協作中外合作新標桿

    下一篇:這是本分類下的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