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專項攻堅,他們能把衣服擰出汗來;秋冬季“保ⅲ增ⅲ”,他們能把鞋底走薄一層;緊盯水、氣監測數據,零點突擊、“腳”程萬里。正是因為有了這群勇士的執著堅守和不懈付出,“無錫是個好地方”這句贊嘆才能不絕于耳。近日喜訊傳來,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在全省生態環境系統中唯一獲得省2021年度五一勞動獎狀,也是市級機關中唯一入選的單位。此外,市2021年度綜合考核第一等次、市2022年一季度“真抓實干”獎等也紛至沓來,每項都是沉甸甸的榮譽。“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關于無錫生態環境人的故事還在不斷上演。
早上起床推開窗,一眼就能見到藍天,路過的小河岸青水綠,整座城市生機勃勃,無錫人元氣滿滿的一天開始了。減污降碳、治水治氣,這背后凝結了生態環境衛士的嘔心瀝血,他們用苦干實干換來了無錫的“只此青綠”。過去一年,我市大氣、水環境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交出了一份靚麗的“生態答卷”: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站上300天大關,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首次突破90%,太湖水質藻情達到2007年以來最好水平,連續14年實現安全度夏。
“河道水質變差,疑似有偷排”“住宅樓附近噴涂企業集中,噪音、異味嚴重擾民”“我家樓下餐飲油煙味道很大”……群眾的一聲呼喚,生態環境人全力以赴,在每一條河道、每一個路口,向污染“宣戰”,守護一方藍天碧水凈土。垃圾清除了,生活舒心了;噪音消失了,能睡上安穩覺了;灰塵沒有了,出門不用捂鼻子了。去年,我市開展各級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回頭看”核查,堅持立知立改、徹底整改,涉及水、大氣、土壤、噪音、輻射等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一批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得到及時處置,群眾的生態獲得感顯著提升。
改革創新是生態治理永恒的主題。一年來,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最嚴”懲戒措施,完成全省首例跨設區市排污權交易,率先建立小微企業危廢集中收集貯存試點,首次在太湖安全度夏巡湖中采用無人機“巡飛+視頻”實時傳播方式,投資1.12億元建成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綜合性大氣環境污染立體監測系統……大數據時代、物聯網時代,無錫生態環境人不僅有擔當、敢作為,還善動腦、有想法,逐步構建起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責任體系和智慧管理。
去年的最后一天,無錫某企業負責人冒著嚴寒把一面錦旗送到了我市生態環境部門,感謝工作人員在項目審批上給予的大力支持。企業是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主體,只有全力做好服務保障,才能在綠色發展的路上政企攜手、同頻共振。在“萬家企業學環保法”“走基層,抓落實”“兩在兩同”建新功等活動中,無錫生態環境人靠前服務、精準幫扶,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切實解決企業環保難題,促進企業高效率、低成本治污。
“希望自己的孩子看得見星空,記得住鄉愁。”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獲年度高質量發展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該處處長王海明告訴記者,這是無錫許多生態環境衛士的心聲,也是他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樸實無華的言行。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就是這樣一個集體:他們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堅定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必勝信念,默默奉獻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