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保障醫療方艙運輸。”2月4日上午,走進交通運輸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物資保障組物流保障辦公室,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緊張調度。
左側的墻上簡單張貼著工作職責、指令流程、保障物資類別,一沓厚厚的聯絡表掛在旁邊,下方擺放著一份份已經簽發的應急指令和明傳電報。不到10平方米的辦公室內,目之所及,都可感受到這里“簡約而不簡單”。
保障應急物資運輸,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中之重,交通運輸部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多次督促指揮調度各項工作。物流保障辦公室就負責健全部省聯動的運輸保障工作機制,統籌鐵路、公路、水運、郵政等運輸方式,協調解決應急運輸通行問題,全力做好應對疫情各類應急物資、生活物資、重點生產物資運輸保障。物流保障辦公室下設公路、鐵路、水路、郵政4個應急運輸保障組,成員來自6個部門和單位。
24小時連軸轉 及時響應及時處置應急需求
“這幾天最忙的就是接電話,同相關部委協調,與有關省份溝通,兩部手機都快接聽不過來了。”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貨運物流處處長余興源,是物流保障辦公室的總聯絡員,已經在這里工作了8天8夜。
大年初一晚上11點,原本在家休假的余興源接到了司領導電話:“按國務院應對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的部署,組建物流保障工作組。”他連夜著手研究起草物流保障組運行機制、工作方案,并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公安部、國家郵政局、國家鐵路集團、中國郵政集團等部門和單位一一完善了溝通聯絡機制。
1月27日一大早,來自部運輸服務司、公路局、水運局、海事局的7名工作人員便實現了集中辦公,全力統籌調度保障應急物資、重要生活物資運輸。
“對接工業和信息化部,保障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運輸;對接國家發展改革委,保障米面油等重要生活物資;對接各省(區、市),協調解決當地區域的運輸難題。”余興源對工作重點十分熟悉。
“我們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對應急物資運輸需求及時響應、及時處置。”余興源說,“大家經常從白天工作到深夜,累了就換班休息一會,醒了接著追蹤詢問指令的落實進度,隨時協調運輸過程中的難題,確保件件反饋、件件落實。”
打開疫情防控應急物資運輸指令任務完成情況統計表,任務來源、保障任務、承辦單位、任務完成情況及時間等信息一目了然。
截至2月5日,物流保障辦公室向全國發出23項緊急運輸指令,累計發運生活物資、檢測試劑、酒精、防護服及口罩等應急物資1萬余噸。全國通過鐵路、公路、水運、郵政等運輸方式,向湖北地區運送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11.56萬噸,運送電煤、燃油等生產物資55.4萬噸。
同舟共濟精準施策 護航生命物資安全高效運達
“1號指令”的順利完成,余興源“想想就覺得興奮”。
1月30日,物流保障辦公室組建成立第3天,收到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發來的口罩、防護服等重約10噸的疫情防控物資運輸請求。
余興源和部海事局船舶檢驗管理處三級主任科員陳一忱迅速研究,展開多方溝通協調,制定了應急運輸1號指令,決定通過郵政快遞運輸方式進行。
接收任務后,中國郵政航空公司即刻啟動應急預案,確定由波音737—800機型執行任務,飛行、運行、機務、地面保障和安檢各專業在第一時間完成響應,貨物從接收安檢到裝機交接的快速流程在南京、上海和武漢、北京之間展開。
當日14時45分,郵航飛機從南京祿口國際機場起飛,15時34分飛抵上海浦東國際機場;18時15分,裝載后的郵航cf9117防疫物資包機從浦東國際機場起飛,19時38分安全抵達武漢,隨后物資順利轉交需求方。
“這是團隊完成的第一項重點保障任務,成功協調將包括口罩和防護服等10噸疫情防控物資運抵武漢。雖然很累,但是很值。”余興源說。
物流保障辦公室牽頭溝通協調,跨部門協作、部省聯動、地方交通運輸部門無縫銜接,吹響了應急物流保運戰的主號角,扎實地轉化為同舟共濟、精準施策的生動實踐。
1月30日,物流保障辦公室成員、部運輸服務司車輛處副處長曹磊接到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運輸請求——需要冷鏈運輸車從廣州運送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及配套設備到武漢,十萬火急!
應急需求就是命令,運輸保障就是責任。緊急協助落實人員車輛,研究最快捷行車路線,落實起運細節,溝通粵湘鄂交通運輸部門提前做好銜接準備……一系列工作緊張而有序地展開。
1月31日上午,第4號應急運輸指令及時發出。
廣東、湖南、湖北交通運輸部門聞令而動,堅持“三不一優先”,齊心協力確保這批重約4.5噸的防疫物資安全快速送達防控第一線。
2月2日14時,運輸車輛從廣州出發,沿京港澳高速公路一路向北。沿途交通運輸部門密切配合、無縫銜接,落實落細安全服務保障。每到省界等關鍵節點,曹磊還會遠程調度各相關部門注意做好公路疏通等準備,保障車輛安全順利通過。
2月3日8時20分,歷經1100公里行駛,應急運輸車輛安全抵達武漢機場高速公路黃花澇收費站,順利將檢測試劑及設備移交地方衛生部門。
“剛開始沒想到這些試劑,能提供10萬人次的病毒檢測。一想到我們能為疫情防控貢獻這樣的力量,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有干勁,也更加感受到肩上的擔子和責任。”談及“4號指令”時,曹磊一度哽咽,黑眼圈里閃著亮光。
物流保障辦公室成員、部水運局國內航運管理處副處長張同戌、部海事局航海保障處一級調研員張治源,則對“2號指令”印象深刻。
“當時海南省需要從廣西緊急運輸31噸95度醫用酒精上島,需要公路和水運兩種方式接駁,涉及廣西、廣東、海南三地,還要通過瓊州海峽這一重點水域,充滿多項挑戰。”張同戌說,物流保障辦公室高效發出了緊急運輸任務2號指令。
2月2日11時30分,在港口工作人員的護送下,一輛裝載著31噸醫用酒精防控物資的“粵gr8387”卡車順利抵達海口秀英港區,這場歷時10小時路途千里的緊急物資運輸,在粵桂瓊三地交通人的保障下實現了安全接力。
“協調海南、廣東海事部門,提前一天落實了危險品運輸船舶在徐聞碼頭待命,瓊州海峽交管優先安排船舶過海,各方面團結一致,以最短時間完成了運輸任務。”54歲的張治源告訴記者,他大年初三緊急到崗,這個春節是最繁忙,也是最有意義、過得最充實的春節。
同舟共濟、精準施策,同樣體現在前后方的聯動之間。
1月27日以來,部水運局二級巡視員羅德麟、運輸服務司二級巡視員許寶利一直在湖北奮戰。他們被抽調進入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承擔保障組的工作。
羅德麟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加強長江航運組織協調,打通運輸湖北應急物資的船舶在港口裝卸環節的阻礙,保障應急物資優先裝卸,確保水路運輸暢通。
在做好指導組工作的同時,羅德麟和許寶利每天都會將前方調研情況進行總結,大到湖北省物資保障建議,細到社區應急出行服務措施。“這幾天每天早上不到7點就起床,常常忙到凌晨兩點才休息,為的就是爭分奪秒摸清更多實情,將地方經驗和教訓及時向部報告,努力助推行業將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落到細處、落到實處。”許寶利說,“在嚴峻的疫情蔓延形勢下,政策晚出臺一天,很可能 影響成千上萬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與此同時,物流保障辦公室也注重加強與中央指導組及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溝通聯系,及時對接前線應急物資運輸需求,優先調撥運力,并將群眾主要生活物資運輸納入綠色通道,保障糧、面、油等群眾基本生活用品供應。針對疫情防控急需的物資,建立專業的冷鏈物流、危險品運輸保障力量,確保第一時間送達。
創造性開展工作 全國高速公路綠色通行2萬余輛次
緊急關頭,創造性開展工作成為物資運輸保障工作高效推進的“法寶”。
物流保障辦公室連續向各省(區、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下發5份明傳電報,部署各地開通應急物資“綠色通道”,創新性地制定了對應急運輸車輛實行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和優先便捷通行政策,全力保障全國應急物資運輸通暢高效。
“物流保障辦公室簡化了應急物資運輸通行證辦理流程,明確由承運單位或駕駛人在本地自行打印,自行填寫,隨車攜帶,享受免費通行政策。”余興源說,物流保障辦公室還向社會公開了全國應急物資運輸保障24小時值班電話,及時受理和解決應急物資運輸車輛通行中的相關問題。
截至2月5日,全國高速公路應急物資綠色通行2萬余輛次,其中湖北全省10528輛次、武漢周邊收費站3016輛次。物流保障辦公室還指導湖北省交通運輸部門,在武漢周邊確定了5個進鄂應急物資道路運輸中轉調運站,并向社會公布了中轉站具體名稱、位置和聯系方式,切實保障進鄂應急物資運輸。
物流保障辦公室成員、部公路局路網管理處一級主任科員喬正對自己從事的路網事業有了新認知。“實戰讓我深深體會到做好公路保通保暢工作,對做好應急物資和人員運輸,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維護社會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喬正說。
不斷總結經驗 全面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2月3日,18支運輸醫療物資的方艙醫療隊車隊分別從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等地出發運往武漢。此前,物流保障辦公室與國家衛健委保持密切溝通,了解具體路線、時間等情況,并及時會同部公路局指導全國公路網全力做好方艙醫療隊保通保暢工作。
2月4日,交通運輸部正式印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應急物資和人員公路交通運輸保障工作的通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等20個省(區、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全力做好應急運輸車輛免費快速通行保障工作。
“有了前期的探索,醫療方艙運輸保障更加高效。”余興源表示,物流保障辦公室也將按照部領導要求,將應急物流保障作為提高現代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實踐,繼續完善部省聯動機制,不斷總結經驗,全力以赴保障應急醫療物資和重要生產生活物資運輸,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實的運輸保障。
截至記者發稿時,物流保障辦公室又一次傳來了好消息:方艙醫療隊總數已增加到20支,全部順利抵達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