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長三角如何同舟共濟、聯防聯控,攜手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近日召開的長三角三省一市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視頻會議給出答案。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指出,三省一市是一個地理相鄰、聯系緊密、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要一起努力,把一體化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深入推進長三角聯防聯控。省委書記婁勤儉表示,要全面加強疫情聯防聯控,共同抓好防控策略協同、疫情信息共享、物資共同保障、科研聯合攻關、政策溝通協調等方面工作,形成協同作戰的強大合力。
作為長三角大家庭的重要一員,無錫接連召開市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和市政府常務會議,認真貫徹落實長三角三省一市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視頻會議精神,牢固樹立長三角區域“一盤棋”思想和“共同體”意識,把無錫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長三角一體化大格局中去謀劃推進,按照建立“確診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信息快速溝通、健康觀察解除告知單互認、重大防疫管控舉措相互通報和省際協調事項交辦單、重要防疫物資互濟互幫、供應保障和恢復生產人員物資通行便利”和“醫療診治方案共享和危重病人會診、應對長三角公共安全事件和應急管理工作”等 5+2 協同聯動工作機制的要求,在企業復工、交通保暢、醫療共享、科研攻關等領域與長三角兄弟城市深化合作、攜手并進,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為打好長三角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無錫智慧和力量。
跨域協調
解決復工“卡脖子”難題
企業復工復產,事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在當前疫情防控膠著對壘的重要時點,安全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成為長三角各大城市共同面對的嚴峻課題。
這段時期,由省市區三級工信部門分別組成的兩個微信群,在疫情防控阻擊戰持續打響的日子里每天都熱鬧無比。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說,除了電話之外,三級工信部門在線上實時聯通協調,解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物資配套需求等復工難題,“每天超過一半的問題是需要跨市協調的。”
前不久,省工信廳轉來一份工信部的協調函,要求新吳區一家企業盡快復工。企業生產的雙面粘膠帶看似不起眼,卻是防護服上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因為人員、防控物資的實際情況達不到要求,企業還沒復工,這可急壞了位于安徽的防護服生產企業。13日,市工信局人士來到企業現場協調;次日,通過復工審批的企業生產線就運轉了起來。
戰“疫”時刻,很多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快速復工卻不得不面臨配套部件緊缺、重要原材料供應不上等“卡脖子”難題,有外市發函請求保障物資供應的,也有我市企業急需“產供銷”無縫銜接的。解決問題的節奏隨即迅速進入了不分晝夜跨區域協調的“非常”模式,每天信息往來頻繁,已無法精確統計。
共同防控,每個城市不分你我、休戚與共。蘇州奧健是省內唯一一家擁有符合國內標準一次性醫用防護生產資質的企業,在企業發出征集援手增加生產線的信息后,無錫市工信、藥監部門緊急摸底,找到了圣華盾公司。“特殊時刻要講大局”,接到任務后,企業十多名骨干員立即帶著設備趕赴蘇州。生產醫用外科口罩的江陰邁斯科,曾遭遇原料供應之難,天津一家長期合作的企業因集中保供應無法發貨,市工信局通過省廳發去了疫情防控物資采購協調函,分兩批爭取到5噸左右的熔噴布,讓企業得以恢復正常生產秩序。
五市聯運
物流貨車開辟綠色通道
物流運輸不暢通,是企業啟動復工后遇到的首要難題,也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調研復工企業時聽到的普遍訴求。破除因疫情防控導致的區域交通阻隔,我市主動聯合兄弟城市,謀求解決之道。
2月12日,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泰州聯合發文,保障五市車籍地的貨運車輛及五市有關政府部門核準的外籍車輛在五市高速公路出口及地面省、市際道路卡口快速通行,待卡口查控人員復查駕駛員身份等信息,確認車上人員體溫正常后,通過綠色通道予以放行。
“及時雨!我們的孵化箱每三天就會孵化出4萬只左右的雞苗,如果不立即運走就會遭受損失。”2月13日一早,聽到這個消息,正在濱湖區交通運輸局辦理通行證的無錫市愛立孵化場負責人鮑加平非常興奮,“如今,即使沒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物資及人員運輸車輛通行證》,在五市之間也可以通行了。”
五市通行的新政策發布后,貨運交通量明顯上升。江陰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大隊為此緊急開通兩條24小時保障專線,并安排8個人輪流值班。“前面有點擁堵,是什么原因?”2月14日10時37分,車牌為蘇fe1298的貨車駕駛員在錫澄高速江陰南收費站打來電話,工作人員陳玨接聽后立即向收費站現場負責人去電詢問,“原來,五市企業接到文件后,一時間來澄貨車多了起來,造成了短暫的排隊等候。”聽到解釋,這位南通駕駛員頓時松了口氣。據介紹,這樣的電話,保障專線一天要接100多個。
只看車牌,無需通行證,讓企業原材料運得進,產品運得出。據統計,2月13日五市貨車互通政策正式實施以來,無錫交警共保障五市間貨車通行2.8萬輛次。
在欣喜之余,企業家們也期待,聯通運輸的“朋友圈”可以再擴得大些,進一步暢通長三角范圍內的運輸圈,為企業復工復產再添把力。
防疫救治
環環相扣力保患者“零死亡”
確保新冠肺炎患者“零死亡”,是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任務之一。連日來,我市衛生健康部門和醫療機構強化省、市兩級的聯合會診、信息互通,集聚醫護精銳力量,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2月11日上午,我市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市五院的負壓病房內,5位“全副武裝”的省、市專家來到病人床頭,為一位患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人現場會診。這位70多歲的老人已經上了無創呼吸機,經鼻高流量吸氧等療法效果仍不太理想,“改變呼吸治療模式,試試俯臥位通氣,同時改善病人的內環境平衡、出入量負平衡……”江蘇省衛健委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重癥醫學組組長楊毅教授提出了新的治療方案。用上了省、市專家進一步調整優化的診療手段后,目前病人的病情相對穩定,沒有進一步發展。
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一暴發,我市就組建了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30余位成員通過隨時會診、每天巡診、長期駐點相結合的方式,并采用中醫藥治療方法,對新冠肺炎病人開展中西醫結合醫療診治。對于風險較高的危重病人,我市及時向上匯報,請省級和南京、蘇州等地專家來錫巡診、遠程會診,指導優化診療方案,提高我市醫療救治能力。目前我市確診病人病情都較平穩。
在防疫救治方面,流調清楚、診斷明確、診療精準,環環相扣、至關重要。面對疫情,我市在國家、省級工作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城市聯防聯控,尤其在落實確診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協查方面,迅速出臺協查方案,全面落實相關舉措,建立了與周邊省份、城市、區縣的協查通報機制,優化路徑流程,提高協同效率,對外(省)市流入、我市流出、省市間流動的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及時追蹤、排查、隔離,最大限度遏制疫情擴散傳播。
“接收外地函件后,我市第一時間啟動協查工作,明確專人辦理,一函一檔,確保協查信息在第一時間匯總、發出、反饋、辦結,為后續及時發現病例、減少密接傳播起到了關鍵作用。”市衛生健康委人士表示。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市已收到外市協查函近150件,共計291名密切接觸者,經核查排除135人(超期,不在錫等情況),對其中的156人采取了集中隔離措施,6例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出現相關癥狀,經采樣并核酸檢測后5人排除,1人確診轉為病例。
科研攻關
加快研發防疫技術產品
抗擊疫情,我市生物醫藥企業在科研聯合攻關“戰場”上行動迅速,通過與全國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產業鏈協作,加速研發,盡早實現對病毒的診斷和新藥、疫苗的研發。
“實驗室早在上月底就獲得了國家疾控中心(cdc)委托北京京天成生物技術公司制備的新冠病毒的n蛋白多肽抗原和相應的多克隆抗體,迅速組織科研人員展開抗體檢測的研發。”昨天,位于江南大學協同創新中心的“江蘇拜明—江南大學”ivd實驗室負責人、國家特聘專家白仲虎教授告訴記者,實驗室與泰州百英生物技術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合作表達新冠病毒的蛋白抗原,為研制免疫診斷試劑做好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我們和上海透景生命科技通過信息交換、原材料采購、儀器共享、方法學討論等合作方式,開展分子和血清免疫學快速診斷技術的研發工作,同時申報科技部的專項攻關項目。”
據悉,疫情發生初期,我市不少生物醫藥企業就開始了快速預判和有效的動作,市科技局也啟動改專項申報,助力企業從研發到應用的快速落地。“長三角的生物醫藥產業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從研發到制造都有完備而成熟的產業鏈,所以我們才能在疫情發生后,如此快速地針對疫情防控急需,研制短期內可投入臨床應用的技術和產品。”白仲虎說。
“災難面前,誰都難以獨善其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讓我市對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有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市發展改革委人士介紹,我市正研究制訂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努力在推進國家戰略中擔當重要職責、發揮獨特作用,作出無錫貢獻。
《三年行動計劃》中,“一體化”和“高質量”是全市上下需要緊扣的關鍵詞。無錫將堅持全面融入、各揚所長的基本原則,以對接上海龍頭為重點,強化區域聯動、協同發展,全力鞏固和提升無錫在長三角區域的經濟、社會、生態、交通、文化等重點領域的特色優勢,進一步提升無錫作為長三角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能級,加快建設世界格局中的無錫、現代化形態中的無錫,確保無錫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