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年初一開始,一批批醫務人員源源不斷從無錫馳援向著一個方向:湖北!這場戰疫沒有旁觀者,除了那一襲襲白衣不顧危險向前奔跑,他們的“大方后”無錫,還有無數個“后援團”,一邊千方百計為前方提供醫療、生活等各種物資“彈藥”,一邊用暖心貼心舉措化解他們的后顧之憂,涓流成海匯聚成守望相助的強大力量。
供前線:千方百計保障物資
疫情緊急,馳援湖北的醫療隊每次都是深夜集結,翌日出征,留給他們籌備物資的時間很緊張,湖北當地的防護物資更是捉襟見肘。
黃曄是市衛生健康委物資保障組聯絡人,每次接到前線的求援,她都會第一時間在全市范圍籌集調配物資。大年初三下午,她和辦公室的同事跑遍市民中心周邊,最后在南湖大道的第5個點,終于找到一個開門接單的順豐快遞站,寄出了送往武漢的420只n95醫用防護口罩。為了物資保供,作為物資保障“大總管”的黃曄,每天90%的工作都是打電話。在不斷地打電話、接電話中,一個個工廠、企業、供貨商的名錄梳理出來。每天晚上,她還要整理手上“存貨”,當天有多少物資進庫,用出去多少、日庫存多少,物資可以支撐幾天?……這些數據要統計好上報給前方指揮部,以便及時協調保障供應。
作為隊員們的“娘家”,無錫各家醫院也都盡己所能,哪怕自己也面臨短缺,仍最大程度解前線之急。
1860型號是n95醫用防護口罩中的最高級別,戴著它可以進隔離病房污染區。第二批無錫醫療隊出征時,攜帶的物資中最珍貴的就是1300只n95-1860口罩。“我們為每一位隊員配了10只1860。”市衛生健康委副調研員胡建偉說,這些珍貴的口罩是無錫一中校友馮韻嫻和她的朋友們,從沙特輾轉采購回來捐獻給家鄉無錫的。
建立多渠道保障體系,除了官方途徑采購外,我市還充分發揮民間組織和各方力量,通過捐贈、購買籌集急需物資。黃曄通過各種關系找到居住在美國的一位美籍華人鐘醫生,托他采購了500只n95-1860口罩,因為有時差,那段時間她天天半夜打電話和大洋彼岸聯系。鐘醫生被無錫人守望相助的精神感動了,組織當地愛心人士又捐獻500只口罩,并通過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的“綠色通道”快速轉運過來。
截至目前,市衛生健康委聯合各醫療衛生機構共向援湖北一線醫療隊提供急缺的醫療防護物資7.28萬余件。雖然物資供應總體偏緊,但前后方“聯手”渡過一個個難關,沒有耽誤一天的工作,沒有影響一位病患的救治。
保后方:暖心舉措解后顧之憂
2月23日,“逆行”武漢一個月,第一批無錫醫療隊員張烽深夜寫下兩封長長的信,一封記錄著對自己所在醫院領導、同事們的感謝之情,另一封則是感恩一直以來幫助和關心自己高二兒子的梅村中學校領導與老師。“在一線奮戰,為人夫、為人父的我,心中有許多牽掛與不舍,感謝后方這群可愛善良的人,給予我強大的支撐,讓我可以安心上戰場。”張烽說。
為了讓戰“疫”一線的醫務人員放下包袱安心馳援,無錫第一時間出臺政策送上十件“暖心實事”。各部門條線、街道社區也用一個個暖心細致的舉措全方位關心關愛,切實化解他們的后顧之憂。
各家醫院第一時間收集前線隊員的需求,“一對一”結對隊員家庭,提供志愿服務。隊員朱曄是市二院重癥醫學科專科護士,出征后,父親的高血壓藥沒人配送了。市二院門診黨總支書記陸小敏當即表示,老人家配藥、送藥以及慢性病管理的事,科室全程負責,第二天就將所需藥品送到了朱曄父親手里,還送上40個口罩。隊員夏靜芳的公公腫瘤手術后需要定期復查,江大附院工會協調內科護士上門為老人采血,送醫院檢驗、配藥、給藥。隊員史嬌麗的孩子在河南老家無法進行網上學習,市中醫醫院很快聯系到孩子所在學校的班主任反映情況,通過醫院和學校的努力,第二天一早,便將整理好的學習資料通過網絡發送到河南老家小朋友的手里。
市總工會征集了由勞模、先進等出租車駕駛員組成勞模志愿車隊,為隊員們的家屬發放乘車卡,免費提供用車服務。江南大學組織“‘春禾’再出發”行動,一群高素質有愛心的學生志愿者與江大附院的逆行英雄子女結對,量身定制個人“守護計劃”,通過互動、交流、陪伴,讓孩子們感受關愛。市婦聯聯合朝陽集團送上愛心卡,每張卡里充進2000元,家屬只需在線下單,第二天精心挑選、新鮮配送的“暖心菜”就送至隊員家中;一些金融保險機構則紛紛為隊員們提供健康保險……涓涓愛心匯聚大愛無疆,給予前線最有力量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