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團隊的基因編輯診斷平臺項目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全興團隊的生物基高分子可降解新材料項目同時落戶惠山。目前,已有38位中外院士落戶惠山,激勵創新成果就地轉化,惠山已從初期構建“一鎮一院一產業”產學研模式逐漸嬗變為打造更高層級的“院士經濟走廊”。
記者了解到,預計總投資1億元的趙國屏院士項目落戶于惠山開發區生命園,該項目基于對一類crispr酶的活性原始發現及其機理的原創應用,處于分子檢測國際最前沿,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傳染病防治、腫瘤篩查及精準用藥、動植物疫病等社會經濟的關鍵領域,旨在成為我國第一個擁有底層專利技術的醫療診斷企業,同時打造先進的底層技術研發和生物標志物開發的平臺。張全興院士項目總投資10億元,選址在前洲街道東部產業園區,采用獨創開發的綠色催化劑綠色工藝生產聚乳酸,可生產出不同分子量多用途、廣領域使用的聚乳酸切片,在醫用產品、纖維制造、3d打印等領域具有豐富用途,也將帶動惠山域內已有企業、已有產品的轉型升級,形成多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局面。
每個院士的背后,是一整個科研團隊。以院士為軸,近年來惠山在高層次人才集聚上得到了長足發展,六大產業研究院目前擁有高水平研發人員700多人。在這個特殊的春天,惠山區堅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保障人才企業安全復工、穩步復產。當地政府通過向領軍人才發放“惠才服務一卡通”,享受衛生、教育、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志愿服務。加快兌現“先鋒英才計劃”項目扶持資金800萬元,組織、推薦參加線上金融路演,疫情以來已為4家人才企業成功融資1800余萬元。同時根據企業實際需求,組織部門積極對接各大高校院所,開展線上人才招聘活動,為企業復工按下“快捷鍵”。當前,惠山人才企業復工率已達到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