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錫物流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資訊  >  行業新聞  > 科技加持,精準治污添利器

    科技加持,精準治污添利器

    2020/6/5 17:50:31

    來源:互聯網

      全省首臺臭氧雷達監測儀正在無錫環監中心進行安裝調試,本月即將“上崗”;年內,全市233個河湖水質自動監測站將聯成“一張網”。

      6月4日,在市生態環境局新聞發布會上,錫城治污“黑科技”集體亮相:臭氧遙感“千里眼”、噪音監測“順風耳”、河湖水質“一張網”,有了物聯網、大數據、雷達遙感等科技的加持,我市將實現對生態環境“全天候、全過程、全方位”監控,精準治污又添利器,助力破解水氣聲等環境治理困局。

      全省首臺臭氧雷達監測儀月內投用

      “未來兩三個月,無錫空氣質量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臭氧治理的表現。”臭氧濃度攀升不是“無錫特產”,“臭氧攻堅”已成全國“一盤棋”局勢。眼下,無錫治臭氧到底難在哪?市生態環境局相關人士坦言,臭氧成因復雜,本地臭氧什么時間生成,哪個時段濃度最高,哪些因子較活躍,是哪些行業引起的?目前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市就急需建設臭氧光化學監測體系。

      今年起,我市將建設臭氧光化學監測體系,該項目建成后,臭氧形成的“無錫模式”將清晰可見。相關人士介紹,這一監測體系中有兩位成員不可小覷,一個是臭氧雷達監測儀,可分清臭氧污染是外源輸入還是內源生成,為全市臭氧精準管控提供決策參考。就在本月,全省首臺臭氧雷達監測儀將在我市投用。另一個是顆粒物組成成分分析站,這一“黑科技”可實現pm2.5在線“源解析”,全市首個站點計劃今年開建。

      11個噪聲監測站全過程自動錄音

      本周,家住蠡溪路附近的退休教師李錫鳳為夜間噪聲影響居民休息多次撥打過市長熱線。新建噪聲自動監測站后,這一“順風耳”將讓李阿姨的煩惱迎刃而解。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人士介紹,以往,我市噪聲監測主要靠手工監測,每個季度監測24小時。監測報告顯示,錫城噪聲的首要來源是生活噪聲,其次是交通、工業噪聲,施工噪聲占比最小。去年,全市夜間噪聲不降反升,同比上升了2.2個百分點,城市噪聲污染該如何精準治理?

      今年內,市區將新建7個噪聲自動監測站。相關人士透露,“新舊共11個噪聲自動監測站將并聯成網,除了實時生成監測數據,自動站還能現場錄音。”回放現場錄音可更客觀分析查找噪音來源,進而有針對性地治理噪聲污染,努力為居民營造一個宜居的“聲環境”。

      45個國省考斷面水質自動監測全覆蓋

      河道水質出現異常,如何才能第一時間觸發預警?我市正在探索一條新路子。市生態環境局相關人士透露,今年內,我市將在13個國省考斷面新建水質自動監測站,至此,全市45個國省考斷面將實現自動監測全覆蓋。

      今年我市將握指成拳,將各市(縣)區的水質監測站“全聯網”,其中江陰市65個、宜興市85個、錫山區23個、濱湖區11個、新吳區4個,這188個區級自動監測站和45個國省考斷面自動監測站聯成“一張網”,這張網可涵蓋全市所有重點河湖,意味著全市水環境自動監測網絡將形成。

    上一篇:打造綠色生態標桿區,建設美麗中國樣板城

    下一篇:這是本分類下的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