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晨,一場降雨讓入梅后的錫城開始接受雨水考驗,雨止,記者在景瀆立交與金城路高架交叉口下的小游園里看到,雨后的綠植更加鮮亮,雨水花園旁的石凳上坐著休憩的市民。這塊地原先是雜草叢生的泥溝,如今成了“海綿”小游園,并開始發揮片區“排澇過濾”作用,雨后的立交橋下,沒有積水且環境優美,嵌在2層高架下的小游園宛如城市“綠肺”。
汛期到來,立交橋下低洼地勢是否難逃“看海”窘境?暴雨過后的主干道是否又積水為患?昨從市住建部門獲悉,“海綿”元素已全面“滲入”市區綠化游園建設中,我市首條全面執行海綿城市建設標準的城市主干道飛鳳南路植入了“全套”海綿措施,城市干道、社區步道、口袋公園將形成連片“海綿島”,為雨季汛期鋪設一張“安全網”。
“你看,高架兩側圍欄上種了很多盆栽,下雨時,過濾后的雨水通過盆栽下面的軟管匯集到安裝在橋墩側面的主管道,軟管上還有澆灑噴頭,可以澆花,高架路面上的雨水經導流通過橋墩進入小游園里的雨水井,經過地埋式截污系統后,來到雨水花園,變成一處水景。”驅車行駛在景瀆立交上,新吳區住建局建設管理處負責人讓記者往橋下看,一片“水域森林”映入眼簾(如圖),“這片海綿公園約2.3萬平方米,能將降落在附近數公里內的道路、高架、小區路面上的雨水初次濾滲。”
植入海綿功能的城市基礎設施,將抵御暴雨的侵襲。“位于運河西路與雪梅路交叉口處的凈慧雨水花園約2000平方米,周邊道路設施可抵御50年一遇的降雨強度,避免被淹沒。”據介紹,目前我市景瀆、景云、廣南、金城路、桐橋港路等立交下的原失管地帶均建成了海綿公園,玉祁文昌公園、惠山古鎮、古運河環城步道等都具備海綿要素,能有效緩解坑洼積水等汛期難題。
城市主干道“自帶”排澇凈化功能將產生什么效果?“道路上的雨水通過路兩側、中分帶和側分帶上的下凹式綠地景觀滲入預埋在地下的前置過濾設備,污染嚴重的雨水排入污水管網,監測達標的雨水還能用于道路周邊植物澆灌。”新吳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飛鳳南路還引進了水質監測設備,布局在道路兩側的雨水花園中,將實現道路自身“滲、滯、蓄、凈、用、排”的全套功能。
據悉,全市還將進一步摸排城市街角、立交道路周邊等失管地帶,建設兼具景觀和海綿功能的游園,城市新建道路也將根據道路基本情況植入海綿元素,構筑區域海綿“矩陣”,逐步緩解和消除內澇、水體污染等“城市病”,提升宜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