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錫物流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資訊  >  行業新聞  > 長江刀魚資源量和個體規格明顯回升

    長江刀魚資源量和個體規格明顯回升

    2020/7/8 10:34:34

    來源:互聯網

      昨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主任徐跑發布喜訊:長江刀魚自2019年2月1日起禁止生產性捕撈后,資源量和個體規格明顯回升,今年刀魚單網漁獲數量及重量分別為29.5尾和2.0公斤,均為近5年來的最好水平,相比2015—2018年平均指標分別上升138%和155%,即資源密度增加了1倍多。無疑,這是對“長江要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有力回應,也證明了正在推行的“長江十年禁漁”舉措之必要。

      長期以來,受攔河筑壩、過度捕撈等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江陰老漁民陳興法清晰地記得,2012年在長江連著8天捕撈刀魚,卻一無所獲,很多漁民那年都收成慘淡。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網下去總有1000多斤刀魚,在2000年左右一網也有十幾斤。

      從事長江下游流域漁業資源監測和保護研究30多年的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長江刀魚1973年捕撈量為4142噸,2012年銳減至57.5噸,為歷年最低,之后多年維持在100噸上下。與此同時,中華鱘、長江江豚等水生野生保護動物極度瀕危,長江里的青魚、草魚、鰱魚、鳙魚早期資源量亦比上世紀80年代減少90%以上。

      禁漁是保護長江漁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舉措。江陰漁政監督大隊隊長丁建英說,2002年江陰漁民還有280多名,隨著當年長江中下游實行春季禁漁(長江刀魚、河蟹、鳳尾魚除外),以及江陰碼頭、水廠等建設推進,漁民分批退捕。至2019年底,江陰最后54名漁民全部簽訂協議退捕。

      在江陰,為維護水生態環境、涵養漁業資源,2016年起推進產業轉型“高端進低端退”,源頭控污“治理進污染退”,生態修復“生態進生產退”的護江路徑。通過搬遷退讓一批企業,到今年底其長江生產岸線將壓縮到16.85公里,占長江江陰段黃金岸線長度的48%。

      增殖放流是恢復漁業資源的又一舉措。2002年以來,江陰已持續向長江放流了河豚、“四大家魚”等魚苗1.6億多尾。讓江陰“河豚大王”鄭金良驚喜的是,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于6月5日在長江入海口監測到野生河豚魚苗,“這是20年來首次發現,說明多年來的增殖放流有效推動了魚類種群的恢復”。

      對長江而言,這些保護舉措僅僅是開始。徐跑說,本次實施長江“十年禁漁”,可為以“四大家魚”為代表的長江漁業資源提供至少2-3個世代的保護期,使自然種群得以恢復。他還建議長江禁捕后應盡快構建監測網絡,加大監測頻次,科學評估禁漁制度成效。性成熟周期短、繁殖能力強的長江刀魚群落很有可能會率先恢復、增長。

    上一篇:璜土萬畝葡萄基地 扛住“強梅雨”考驗

    下一篇:這是本分類下的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