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施工揚塵沒人檢查,夜間有揚塵也不會引人注意”,不少建筑工地抱著這樣的僥幸心理夜間“作戰”,阻礙“打贏藍天保衛戰”。記者從市住建部門獲悉,針對建筑工地夜間違規施工、車輛出場不沖洗、裸土不覆蓋、噴淋降塵不及時等行為,近日起,市(區)質安站開展“網格式”夜查,“零容忍”執法,發現一例,整改一例,對揚塵防治不力的單位實施頂格處罰,督促參建單位時刻繃緊“防塵弦”,為“靚麗市容”守好建筑施工“責任田”。
“你項目處于景觀綠化施工階段,易產生揚塵,夜間也要經常性噴淋降塵。”近日,濱湖區質安站巡檢人員來到南湖中路旁一商品房建筑工地,夜查中發現,該項目雖現場未施工,但白天施工中產生了一些暫未清除的建筑垃圾,如果不開噴淋降塵設施,夜間易產生揚塵。執法人員根據項目施工進度,對揚塵管控提出整改意見。
對于夜間嚴重違規的不文明施工行為將予以嚴懲。近日,濱湖區質安站在建筑施工揚塵夜查行動中發現,清源路邊一商品房建設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現場裸土和建筑材料未進行防揚塵覆蓋,施工單位被責令立即停工整改,并開出10萬元頂格“罰單”,這是我市繼梁溪區某建筑工地揚塵超標被頂格處罰后,開出的又一單頂格處罰。
市質安站副站長朱秋良說,和這一處罰案例類似,不少項目施工單位打“擦邊球”,認為夜間無人監管,將工程車運輸、建筑垃圾傾倒、市政綠化施工等工序調轉到夜間進行。但夜間不是“法外”時段,這段時期市(區)質安站執法人員持續夜查突擊,并開出多張“罰單”,讓項目方轉變了想法,“白天晚上都一樣,文明施工一刻都不能放松”正漸成共識。
整治期間,我市創新建立施工揚塵“網格化”管理體系。濱湖區質安站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包干到人”的方式,由每位執法人員負責數個建筑工地揚塵防控管理,確保實時掌握項目揚塵治理情況,尤其對土方施工階段項目,實施高頻次、動態化管理模式,確保每個責任人包干的工地揚塵達標。
待開發地塊是揚塵多發地,也易成“漏網”之地。“對開發地塊提前介入指導,通過召集新開建設項目集中宣講會,提前告知待開發地塊建設方相關揚塵防治要求及標準,并宣教文明施工相關獎懲措施。”市住建局質安處負責人表示,下階段,我市質安站還將綜合運用通報表揚、信用加分等手段,激勵各項目高標準實施揚塵防治,同時,通過停工整改、約談、信用扣分、行政處罰等方式,強化懲戒力度,營造建筑工地揚塵治理高壓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