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28 22:41:06
來源:互聯網
一則好消息從昨天召開的江蘇質量大會上傳來,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榮獲江蘇省省長質量獎。當天下午,記者在天江藥業見到了剛從省里領獎返錫的天江藥業黨委書記、董事長俞敏,手捧獎牌的他,臉上喜悅難擋,“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是對江陰天江藥業守正創新的最好肯定!”
一組數據格外亮眼,作為“中藥配方顆粒的領跑者”,近三年,天江藥業的銷售額每年保持近30%的增速,產品已經出口到美國、英國、法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努力實現更多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打造更多別人搶不走的“撒手锏”、攻不下的“護城河”,自1992年創辦以來,天江藥業一直致力于中藥配方顆粒質量體系的建立與質量標準的制定。企業檢測中心通過cnas“國家實驗室認可”。國家100多個中藥配方顆粒標準品種,僅天江藥業就完成了41個國家標準制定,主導中藥配方顆粒國際質量標準研究及中藥配方顆粒美國藥典質量標準研究。
即使疫情來臨,創新帶來的活力依然澎湃。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中醫藥由“慢郎中”變成了“急先鋒”,而中藥配方顆粒以其精準、有效、便捷等特點在防治和抗疫過程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在江蘇中醫藥管理局新冠肺炎應急研究專項中,國醫大師周仲瑛團隊研制了用于密切接觸者、醫務人員及易感人群的防疫顆粒,以及用于治療新冠肺炎初期的藿蘇顆粒,中期的加味藿蘇顆粒、宣肺化濕顆粒。天江藥業作為“國家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和指定科研用藥供應企業,圓滿完成保供任務。而后,當疫情在全球多點蔓延的時候,天江藥業還集結中醫藥專家團隊為海外華人華僑開展線上義診、提供海外中藥配方等服務。“不久前,天江防疫顆粒還成功獲得了肯尼亞藥品注冊證書。”俞敏非常振奮。
“做中藥必須堅持‘守正’,保持道地性,不因炮制之繁而省人力,但‘守正’不意味著固步自封,而是應該創新性地傳承。”從事中藥領域多年,俞敏深知,“守正”才能讓人放心用中藥,但他更知道,要讓“小顆粒”承載著中醫藥“大事業”發揚光大,甚至是站上國際舞臺,不創新不行。因此,天江在邁出創新對中藥飲片改革的“第一步”后,就開始了數十年對“小顆粒”的持續研發,形成了“跨區域全產業鏈數字化的中藥質量管理模式”。
技術創新為天江的配方顆粒生產插上了智能之翼。在天江藥業打造的智能化車間里,高速包裝機正在高速運轉,制劑車間主任金玲告訴記者,這臺新機器一分鐘能包裝600袋產品,效率是之前的6倍,“除了速度快,該設備還具有產品在線檢重、不合格品剔除等功能,大大減少此前的人工差錯。”除了智能化車間外,天江藥業還在全國率先建成了“云藥房”,醫生開出的電子處方,在“云藥房”的處理下,可準確計量、封裝成袋,全程只需要五分鐘左右。
科技創新,沒有頂尖人才可不行。就在別的企業還為小縣城招引不到人才一籌莫展的時候,天江已經與全國1000余位知名的中醫藥專家展開合作,“每年從專家庫選擇100位專家開展專項課題,再篩選出10個課題報成新藥。”俞敏告訴記者,不僅如此,天江還與國內頂尖的平臺合作,“就拿落戶在天江的陳可冀院士工作站來說,不僅給企業帶來了高端人才,也帶來了成果,一種能幫助新發高血壓患者解決‘藥不能停’困境的中藥配方顆粒研發已經獲得重大進展。”與高校緊密合作,天江也派出了“產業教授”為學生授課,與高校科研團隊一起合力研發、共享成果。
但即便如此,俞敏仍然覺得天江的創新之路任重道遠,“打包、分裝環節實現了自動化,但還不夠智能化,二期項目年底正式投運,全過程都能實現智能化。”翻開天江藥業的企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可以看到,發展藍圖上,創新依舊是主旋律,“以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專科專病’新模式,讓如今的賣藥變成‘賣’治療方案。”俞敏表示,二期項目《中藥配方顆粒跨區域全產業鏈智能制造新技術應用》獲批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科技部兩化融合《中藥提取物先進制藥與信息化技術融合示范性研究》國家級科研項目,順利投產后,天江“中藥配方顆粒銷售三年翻番五年百億”的目標也將更快實現。
熱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