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市約60萬畝水稻秋收啟動。在惠山區都市農業園里,約3000畝農田里一片片金色的稻浪隨風翻涌,一臺臺白色的收割機“隆隆”響著在田里奔忙。“今年收成蠻好,測算下來畝產1200多斤,又是豐收年!”種糧大戶強永明將手里捧著的稻谷細細查看后笑著說。
昨日上午10點,在地頭呆了近1個小時的3臺收割機進入稻田收糧。“‘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種冬活忙’,你看這些稻穗尖已下彎,谷粒飽滿,是時候收割了。”強永明拉著記者走到稻田里,指著沉甸甸的稻穗說。早上露水重,稻谷含水率高,會影響測產、加大后期烘干成本,所以晚點收割。
很快,一臺收割機滿載而歸。機手一開按鈕,“刷……”收割機頂端的出稻管道移到一旁的糧車上,一名農民拿著蛇皮袋在管口下裝稻。一分鐘后,裝滿稻谷的袋子傳到車下的磅秤上,一旁有農技員查看重量并記錄,另一名農技員則用谷物水分測定儀測稻谷水分……40多分鐘后,他們測了2畝稻田,平均畝產1200多斤。
“去年風調雨順,水稻畝產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高,1400斤。今年六七月梅雨季對水稻生長影響不大,但后期高溫時正遇上水稻揚花期,導致水稻受孕不足,顆粒不如去年飽滿,但畝產1200多斤也是豐產了。”園區所在的玉祁街道農技站負責人老周說。
強永明種的1200畝水稻,按需定產,南粳46、蘇香粳100為主的優質食味品種約占50%。他們將優質稻收割后立刻送到機庫里用烘干機低溫烘干,30個小時后再加工成品牌大米,盡管售價高達每斤4元,銷路仍很好。其余600畝為高產稻,烘干、去雜后送到糧食收購站。
“讓我們高興的是,政府對糧食安全越來越重視,像今年50畝以上的糧食補貼達每畝100元,較去年增加了25元,再加上農機購買補貼、農業用水支持等,讓我們堅定了種好糧食的信心。”強永明說。明年他準備擴大優質食味水稻種植面積,打算購買無人收割機等高效農機,種好高品質水稻。
市農業農村局信息顯示,秋收期間預計投入高性能聯合收割機近3000臺,有效確保水稻機收水平穩定在98%以上。全市大面積水稻機收預計在11月中上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