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錫物流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資訊  >  行業新聞  > 產業奮進,萬億賽道跑出無錫“韌性”

    產業奮進,萬億賽道跑出無錫“韌性”

    2020/12/21 22:26:46

    來源:互聯網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2020年是一場障礙賽也是一場耐力賽。在萬億賽道馳騁的無錫能否適應變化,駕馭變化?

      一份令人期待的工業經濟成績單在日前公布:1-11月,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5782.7億元,同比增長5%;工業增加值3560.9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較1-10月提高0.8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位列第4。

      手拿舊的地圖永遠找不到新大陸。

      變局激發變革,2020年,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牽動著未來經濟格局的轉化和發展賽道的切換。毫無爭議的是,有頭腦、有韌勁的“選手”無論面對何種環境、何種變革,都能保持爭先意識和領先優勢。

      無錫,正是這樣一位“強韌”型選手。

      危中尋機,依托核心競爭力成功突圍

      劉熹從父輩手中接過了從集體企業起家的金屬鍛造企業,在這個極其傳統的行業里,走出了一條“高精尖”的路線——專注有色金屬成型。因為較早與科研院所合作,引進人才進行技術改革和工藝革新,有色金屬占到了企業整體業務比例的40%以上,這讓企業告別了低價競爭的泥沼,在細分領域成為領跑者,綜合制造能力國內位居前三,不僅擁有發明專利,還多年參與國家戰略科研攻關項目,掌握了行業“話語權”。劉熹說,他的目標是將有色金屬業務提升到80%,“轉型是戰略,升級是戰術,傳統產業也有高技術。”疫情發生后,企業停工2個月,但目前生產已經全部追回來了,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明年預期可觀。

      堅定實施產業強市主導戰略和創新驅動核心戰略,這座城市直面挑戰、危中尋機,展現出了強勁韌性。

      全面拐點出現在7月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加值、利潤、工業投資等指標累計增速均轉正,全市工業經濟展現出較好的質態和較強的韌勁。

      乘著“新基建”推動和“線上化”加快發展的東風,電子行業増勢較快,1-11月,產值同比增長14.2%,主要產品電子元件、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6.3%、16.6%;冶金行業生產維持高位運行,產品價格有所回升,產值同比增長9.8%;機械行業在電動車、風電等行業快速增長以及汽車制造、設備制造等行業復蘇回升的拉動下,產值同比增長5.1%,主要產品風力發電機、摩托車、汽車發動機產量同比分別增長75.5%、29.5%、21.6%。

      科技創新給新興產業帶來了持續不斷的增長勢能。1-10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993億元,同比增長4.3%,高于全市平均0.4個百分點,占全市比重為35.1%,較去年底提升顯著,達到7個百分點。

      在疫情的不利影響下,在復雜的國內外市場環境下,無錫企業鍛造了自身的韌勁和實力,在一張張榜單上寫下無錫產業的“名字”。信心指數說明一切,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陳文斌表示,1-10月,全市新登記注冊工業企業3986家,同比增長24.3%,累計企業數突破7萬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958.8億元,同比增長12.4%。全市入圍中國企業500強14家,入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26家,入圍數均居全省第一;新經濟領域乘風破浪,2家企業上榜2020年中國互聯網綜合實力百強、2家企業上榜2020年度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競爭力百強,上榜企業數量均位居全省第二。

      產業鏈帶動,集群式發展凸顯優勢

      12月2日,一輛清潔環保的“小可愛”奔馳在無錫的街頭。由華晨集團、新日集團(以下簡稱華晨新日)聯手打造的華晨新日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作為我市第一款純自主研發制造的電動汽車,它的到來見證了無錫新能源產業戰略落地的序幕。華晨新日加強了造車產業鏈上的“朋友圈建群”活動,在下線儀式上,還與中國移動、孚能科技等多家全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頂級供應商進行了戰略合作。

      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在重構。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鍛造完整、暢通的產業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10月,我市主要領導干部“掛鉤聯系”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高端紡織服裝、新能源、云計算和大數據、物聯網等10條產業鏈,落實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強化優勢產業集群發展,不僅在困境中筑起了抵御風險的防護墻,更在復蘇中建起了穩固可靠的“朋友圈”。1-9月,全市16個重點產業集群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604億元,同比增長8.0%,5個集群營收超千億元。

     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無錫“軍團”的排布已經“配齊”,隨著首臺新能源車下線,形成了幾近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動力電池有村田新能源、遠景能源、遠東福斯特,材料商有格林美,設備商則集合了先導智能、羅斯、布勒等,可以預期的是,隨著產業鏈的帶動,更多優質企業將近悅遠來,產業生態圈將日益完善。

      生物醫藥企業藥明康德上市兩年多,市值超2800億元;國內射頻芯片龍頭企業卓勝微是本地第二家千億市值企業;今年以來一批集成電路企業競相逐鹿資本市場,華潤微、芯朋微、新潔能等企業接連上市,形成頗為壯觀的“鏈式效應”……集群發展已成為無錫產業發展的“鮮明”打法,并朝著“產業地標”的高位發展目標持續發力。

      今年,國家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獲國家工信部認定,成為省內首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江蘇中心”也獲國創中心批復,物聯網集群競賽完成答辯,創新積累帶來了產業首位度質的提升。“隨著國字號制造業創新中心在無錫的設立,進一步確立了無錫在相關產業中的領先地位,在筑起產業高原的同時,隆起高峰。”陳文斌表示。

      發力數字經濟,提供“源頭活水”

      遠方不遠,未來正來。放長時空軸線,未來五年乃至較長一個時期,無錫正處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和太湖灣科創帶叩石墾壤的重要窗口期。

      有研究成果表明,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長0.5%—0.62%。數字經濟正在為新賽道上的“新”、“老”選手提供新解法。

      無錫萬華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魏仁拿出一組數據說,耕耘智能制造7年后,他深感制造型企業的傳統生產模式已經無法跟上時代步伐,“實體生產與數字生產的結合是軟件與硬件的結合。”身處制造業密集的長三角地區,關于新制造業的問題在這里觸發,關于新制造業的解決方案當然也將在這里誕生。

      數字經濟拉動了今年無錫工業經濟的一根大陽線:1-10月,全市物聯網、高端軟件、工業互聯網等產業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速,產業規模日趨壯大。

      物聯網產業方面,無錫集聚物聯網企業3657家,涵蓋關聯芯片、感知設備、網絡通信、智能硬件、應用服務等全產業鏈條;軟件產業方面,無錫擁有包括2家中國軟件業務收入百強企業、2家軟件和信息服務競爭力百強企業、3家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3家中國大數據企業50強企業在內的軟件企業1252家;工業互聯網方面,無錫現有國家智能制造示范應用項目10個。

      市大數據管理局局長胡逸表示,新華三集團數字經濟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白皮書(2020)》顯示,2019年度無錫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148個城市中排名第七,在長三角地區位于第三。

      具有“賦能”效應的數字經濟,集聚大量的高新技術、高端人才,帶來高質量稅源,帶動高層次消費,從而產生發展的乘數效應。以數字經濟、總部經濟、樞紐經濟等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為經濟行穩致遠提供“源頭活水”。

    上一篇:“江蘇農企知名品牌30強”我市占四席

    下一篇:這是本分類下的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