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們出發!”12月21日一大早,沈元帶著兩名團隊成員,匆匆趕往蘇南碩放國際機場。這天是市疾控中心為機場中轉人員采樣的日子,眼下疫情防控不放松,機場作為旅客吞吐量大的公共場所,相關工作人員需定期進行核酸檢測,以確保安全。口罩、防護服、鞋套、面罩、手套,沈元麻利穿好防護裝備,擺好一次性病毒采樣管、壓舌板、取樣棉簽。采樣開始了,詳細核對人員信息后,100多名機場中轉人員有序逐一進入采樣點。她熟練地為他們一一采集咽拭子,將采樣管放入送檢專用箱,一個完整流程做下來,不過兩三分鐘。
24小時開機、半夜處置疫情、休息日幾乎加班度過,整個2020年,時刻保持“戰斗”狀態成了她工作生活的常態。作為無錫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控部主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疫情處置組組長,有近30年疾控工作經驗的沈元沖在防控第一線,就像一個“無名戰士”,與新冠病毒賽跑。
采樣,只是日常工作的一個小片段。更多時候,她是疾控部門防控疫情的總協調,帶領疫情處置組全體成員一起,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日夜堅守在防控工作和疫情處置第一線,為科學防控、精準施策提供專業建議和依據。“sars、禽流感、甲流,幾次疫情我都經歷過,但這場新冠疫情傳播能力之強、持續時間之長、全球擴散范圍之大還是第一次遇到。”她說,2020年可以說是工作以來最為忙碌的一年,從年初到現在,她已經習慣維持在一種應急狀態,哪怕半夜手機鈴聲再輕,她都能第一時間接到,不漏掉任何一條重要信息。
疫情防控初期,一旦有陽性樣本出現,檢測報告都會在第一時間送達沈元手中。而實驗室檢測結果一般都是半夜出來,這意味著有多少個陽性報告,她就有多少個連夜作戰的晚上。一天夜里,沈元接到宜興一病例新冠病毒檢測陽性報告,來不及多想,就迅速進入“戰斗”狀態:通知病例所在的縣(區)疾控部門、排查密切接觸者、追溯傳染源……經過一個不眠之夜,第二天一早,她立即組織隊員趕往宜興當地排查,發現該病例行程軌跡非常復雜,除了當天將重點人員管理起來,追蹤傳染來源成了重中之重。摸排、流調、實驗室檢測,持續幾天的工作終于有了突破,她和團隊成員追溯到該病例的一位員工為無癥狀感染者,并通過血清學分析,證實了該名員工正是病毒傳播鏈條的傳染源。
直到現在,沈元還清楚地記得無錫每個確診患者的情況。在她看來,每一次疫情處置都為防控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從中發現病毒傳播規律,追查防控環節存在哪些漏洞,從而為政府部門提供科學防控建議。“一年中,有過幾次感冒、喉痛的情況,每次都會很緊張。”并非害怕感染新冠,而是怕自己倒下,影響到崗位工作。最近,她抽出時間做了體檢,“身體很好,一切正常。”她笑著說,這場戰斗,還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