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健康旅游發展的大背景之下,中醫如何助力全域旅游發展?前不久,無錫首個專題康養旅游項目在市民廣場啟動出發,上百名以康養為目的的旅游愛好者在無錫國旅的有序組織下前往宜興竹海,于游山玩水之外感受吳氏太極的養生理念及學習中醫藥養生知識。
“隨著旅游業向縱深發展,旅游者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從傳統的觀光旅游逐漸上升到有針對性的專業旅游,其中康養旅游已不再是老齡群體的專屬。”市旅行社協會秘書長顧洪巖表示,《無錫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創新發展10大新業態專項產品,其中之一就是打造一批健康養生示范區,打造康體養生旅游基地。
事實上,無錫有著豐富的中醫藥旅游資源。目前,無錫市中醫醫院設有無錫市中醫藥展示館,江陰市陸橋天華生態園設有江陰市中醫藥博物館,許叔微故居為江蘇省中醫人物故居文物保護單位。我市還有曹穎甫故居、嚴慎德堂中醫藥科普館、李一之故居、朱氏故居(朱少鴻、朱莘農、朱鳳嘉)、柳寶詒故居、馮氏故宅、裴德賢故居等一批中醫藥文化展示場所。
此外,市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局)還建設及推廣了一批中醫藥文化項目,如無錫市龍砂醫學流派研究院、龍砂醫學流派傳承工作室、無錫黃氏喉科療法流派傳承工作室等。致和堂膏滋藥制作技藝更是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龍砂醫學診療方法、黃氏喉科療法、周氏婦科療法、劉氏骨傷療法等9個項目也被列為省級非遺項目。豐富的中醫藥資源和博大精深的傳統中醫藥文化為無錫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無錫將如何推進旅游與中醫藥的融合發展?“首先以景區為依托,探索‘景醫結合’。”市文化旅游局相關人士表示,要在風景優美、山水人文資源豐富的景區,規劃中草藥種植的自然景觀,開設名醫館、養生館、藥膳館等,開發養生膳食、中醫保健、溫泉療法、中醫藥紀念品等,打造特色中醫藥健康旅游景區。還要培育“旅游+康養”特色板塊,在馬山、宜興、新吳、錫山等有條件的地區,利用中醫藥資源,引導中醫藥單位、旅游企業及社會單位聯手打造中醫藥旅游融合項目。
舉辦中醫藥特色文化活動也必不可少。要引導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區等旅游載體與中醫院、知名中醫診所等醫療機構合作,細分客源市場,舉辦中醫體驗營、養生沙龍、中醫藥論壇等,普及中醫藥健康知識。“另外,還要培養中醫藥健康旅游人才隊伍。”該人士表示,我市鼓勵旅游院校與中醫藥院校合作,聯合辦學,設立相關專業,以及開展導游和講解員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