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錫物流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資訊  >  行業新聞  > 擊鼓催征!讓藍圖加快變現實

    擊鼓催征!讓藍圖加快變現實

    2021/1/29 22:37:30

    來源:互聯網

      站在“十四五”的起點,參加省兩會的無錫代表委員們從自己的實踐出發,用經驗與智慧為未來新圖景添彩。美好藍圖,要怎么樣才能更好地照進現實?擊鼓催征!一些代表委員在發言中難掩激情:從長三角一體化的“更積極融入”、優化營商環境的“再上層樓”,到優化社會治理、社區服務打造美好“城鄉生活畫卷”,從宏觀、中觀到微觀等多個層面說出“新聲”。“新聲”背后是共鳴:以新的奮斗不負期待、不負時代,讓藍圖變為每個人紅紅火火的日子。

      做細治理再提效 轉型崛起立潮頭

      “一年來,惠山知重負重,社會治理走出了一條新路。”吳建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惠山作為改革發展的一方熱土,要凝聚勇做“排頭兵”的強烈共識,錨定高標準、貫徹嚴要求,聚焦聚力實現高效能治理,更加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城鄉治理、生態治理、民生治理,起跑“十四五”、奮進新征程。

      “要突出治理的有效性,把‘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的成功做法更加深入拓展應用到社會治理各個領域,推進‘五治融合’,縱到底、橫到邊、家家到、全覆蓋。”吳建元說,“體制不創新,就走不出傳統的治理道路。”他說,惠山尊重和弘揚基層首創精神,以創新加強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主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警網融合、警信融合”,致力打造“最多跑一次、服務零距離”區域治理的惠山樣本。

      說到加強城鄉治理,推進生態治理,更高標準提升“城鄉質感”,吳建元“拋”出了“新概念”:厚植生態優勢、加快“山水增值”、增加美麗顏值,打造美麗建設的示范樣板,爭創“錫西花園城”。他提出,惠山要圍繞功能品質,更高起點謀劃“全域藍圖”,建設生態園林城市;要圍繞綠色發展,更大力度打造“綠色樣板”,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要圍繞農業農村,更強舉措推進“鄉村振興”,以錫西鄉村振興風光帶建設為統領,縱深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提升,打造展現水鄉風貌、承載鄉愁記憶的高品質“新江南人家”。惠山將“一以貫之繪藍圖、一心一意拼力干”,為全省提供更多“新惠山經驗”。

      ■ 省人大代表、惠山區委書記 吳建元

      壯大航空產業, 助力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 省人大代表、市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 劉玉海

      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國企勇擔當善作為。去年省兩會上,劉玉海呼吁江蘇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如今,這一設想已成為現實。去年底,市交通集團成功收購瑞麗航空股權,成為全省首個擁有本土航空公司的城市。今后省內多基地的運營模式,在為江蘇企業物流和市民出行架起對外運輸空中走廊的同時,將助力無錫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打造長三角樞紐經濟創新高地。

      一體化發展,交通先行。歷經多年努力,交通集團重點布局的集飛機研發制造、機場、通航產業園、航空公司于一體的航空產業鏈已然成形。去年3月海翼飛機sn1003機型在德國工廠順利首飛,宜興工廠已投入使用。以丁蜀通用機場和通航產業園為代表的航空服務業,航站區綜合樓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計劃下半年投運,打造長三角通航機場一小時空中通勤圈。集團與宜興市政府合作共建的通航產業園,將加快與中航工業、航空企業在航空運輸、航空物流、通用航空產業等領域的廣泛合作。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江海、鐵水、公鐵、空鐵等多式聯運,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劉玉海介紹,“十四五”期間,隨著丁蜀通用機場的建成投用、海翼飛機宜興工廠的生產運營、瑞麗航空公司加盟后的全面啟用,交通集團將進一步發揮丁蜀所處江浙滬、長三角中心的地理優勢,圍繞大航空產業加大和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產業和航空對接,形成磁場效應,不斷提升無錫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及世界城市發展格局中的地位。

      “五全一體” 繪出鄉村新畫卷

      ■ 省人大代表、江陰周莊鎮山泉村黨委書記 李全興

      “必須圍繞城鄉一體化建設路徑,以系統化思維實現新農村全村域、全形態、全要素、全體系、全生命周期規劃‘五全一體’建設。”在李全興看來,基層的高效能治理是美麗鄉村現代化建設、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內涵。

      2020年,山泉村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村級收入7000萬元以上,村集體資產達6億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萬多元,獲得了“全國文明村”的榮譽稱號。在李全興心目中,“五全一體”到底是怎樣一幅美景,他解釋:全村域就是“要統籌現代產業、村民生活、生態環境等,以產業支撐規劃,以文化重塑農耕,以美學疏導山水,以新形態引領新時代”;全形態即“把鄉村生產生活和山、水、湖、塘、丘、岸、坡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進行發展,讓農村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愁”。

      “鄉村振興說到底還是為了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全要素’需要。”李全興認為,作為基層高效能治理重要抓手,既要引領村民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要不斷完善生活、生產、生態各方面公共設施的配套建設。

      “必要的硬件落地后,就要建起一整套涵蓋服務、管理和發展的‘全體系’。”李全興說,數字信息時代,傳統的治理模式還必須被賦予“超級大腦”,推動鄉村從“自治”邁向“智治”。“高效能治理”說到底,還是為了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李全興說,一個小村莊就是一個小社會,“十四五”的新農村,需要圍繞村民的“全生命周期”,朝著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住有宜居、老有頤養、弱有強扶這“七有”的目標去努力奮斗。

      營商環境接軌國際 打造城市最佳口碑

      ■ 省人大代表、銀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莊建新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將更大力度推進改革,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作為2021年十大工作重點之一。“三個化再次彰顯了我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責任與擔當,賦予了我們民營企業發展十足的信心。”莊建新認為。

      “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持續擦亮“無難事、悉心辦”品牌。莊建新認為,無論是政策扶持,還是政務服務,無錫都是給力的。尤其在去年極不平凡的日子里,更加見證了政府的用心、用情,企業不僅能夠第一批復工復產,還享受到錫“惠”二十條等一波惠企政策。

      加快打造與國際接軌、國內一流的營商環境,莊建新認為,還應當在政策保障上持續發力,建議提高企業職工養老金標準,這會對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創新型人才貢獻度和企業人才隊伍培養產生積極影響。他建議,一方面嘗試靈活設置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另一方面,在民營企業中,選擇業務骨干、經營集團等嘗試推行職業年金制度,完善職工薪酬體系,為增強人才吸引力,激活民企發展動能贏得更多空間。

      莊建新建議,將改革創新作為動力。未來,能夠以更優的政務服務保障產業發展,架起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在構建立體的產業生態系統,緊密的產業發展共同體上,政府應該加強引導,尤其是在培養集群龍頭企業上,要聚焦短板和關鍵做突破。除此以外,健全完善企業的需求主動發現、快速響應、高效辦理、閉環管理機制,努力形成一批突破性、標志性的改革成果,使最優營商環境成為無錫最大的“看點”、最佳的“口碑”。

      建設具有無錫特色 令人向往的“未來城市”

      ■ 省政協委員、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市無黨派知識分子聯誼會會長 趙立平

      “省委書記婁勤儉在省政協會議上的講話為全省未來五年發展指明了方向。”趙立平接受本報記者連線采訪時表示,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在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之下,無錫應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勇于實踐、勇于擔當、勇做排頭兵,攜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在趙立平看來,推動高效能治理是開好局、起好步的重要環節。她認為,在當下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進程中,無錫首先要針對性地部署適宜無錫發展的規劃、改革舉措以及相關政策,在應對危機中掌握工作主動權,打好發展主動仗;其次要按照省委要求,在謀劃發展的“大棋盤”上,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方面一起“落子”,不斷探索形成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路徑和現實模樣,建設出具有無錫特色、令人向往的“未來城市”“未來農村”;在推進高效能治理過程中,要更好地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安全是發展前提,也是發展的保障,要進一步健全各類風險防范體系和安全機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探索把“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做法,拓展應用到經濟管理、環境治理、信訪維穩等各領域,推動社會重心向基層下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在推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充分體現高效能,讓更多的“無錫經驗”被推廣、更多的“無錫范本”被借鑒。

      民盼為念打造社區服務“高速路”

      ■ 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無錫市委主委、濱湖區政協副主席 程紅

      參加省兩會期間,程紅特別關心社會創新治理的話題。讓她高興的是,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進入新發展階段,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風險挑戰也前所未有,必須持續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提供有力保障,確保社會安全穩定、發展行穩致遠。

      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在參加省、市兩會前夕,程紅帶隊專題調研“現代社區治理創新”推進情況。2020年,濱湖區緊緊圍繞“省現代治理創新實驗區” 建設,針對商品房、安置房、自然村等在一個社區集中的現象,以“打造小區治理共同體”為社區治理突破口,將“社區治理”細化分解為“小區治理”,進一步提高社區治理精細化程度,北橋人家、西園里、水秀苑等27個試點小區創新推出的“友鄰客廳”成為當地居民辦理事務的“根據地”,不斷推進社區治理高效能管理。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加快構建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相適應,與區域定位相匹配的現代社區治理體系。” 程紅說,將居民需求轉化為社區項目,以“互聯網+數字”推動治理綜合平臺建設,支持發展社區經濟,在餐飲、醫療、居家養老等領域培育線上線下結合的社區服務新模式。同時要加強多部門管理協作,健全流動人口管理信息系統,提升社會治理智庫服務決策的能力水平,構建多方力量相互補充發展的社會治理智庫體系。 

      運用新技術讓城市更善意更文明

      ■ 省政協委員、江蘇漫修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王卉青

      “一切為了人民,就是社會治理的宗旨和目標,就是‘高效善治’無錫樣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王卉青說,作為一名律師,從辦案實際看,更能精準體驗到“高效善治”的無錫樣本。最近被江蘇高院列為善意文明執行十大經典案例之一的即是一個真實寫照:江陰某公司因買賣合同糾紛,被判決向債權人支付貨款及利息125萬元。但該公司除20多臺機器設備外,無其他可供執行財產。而一旦設備被拍賣,將面臨破產。江陰法院從善意文明理念出發,運用無錫中院與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共同研發的“物聯網電子封條”,對該公司財產進行“活”查封,即在生產廠房高處安裝魚眼式電子封條,對車間內所有機器設備進行動態監管。債權人在現場通過自己手機微信小程序感受到“物聯網電子封條”的強大功能后,當場與被執行公司達成分期付款的執行和解。

      一個新技術把一個企業從破產邊緣拉回,這是值得關注的探索。王卉青認為,無錫作為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高地,應當率先加大應用力度插上科技的翅膀,彰顯“高效善治”無錫樣本的特色。為此,王卉青建議要對社會治理“無錫樣本”進行全面總結和提升,把它上升為制度優勢,進而將這種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的動能和效能。同時,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要充分發揮科技力量,探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來強化社會治理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上一篇:“夢想惠開 科創未來” 主題論壇圓滿舉行

    下一篇:這是本分類下的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