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3月5日,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市人民醫院呼吸中心主任、肺移植科主任陳靜瑜說,尤其是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等民生新舉措,令人印象深刻。作為來自臨床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醫患關系、患者救治、公共衛生等一直是陳靜瑜關注的問題,今年,他將“關于盡快出臺國家《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的建議”和“將器官捐獻率列入文明城市考核標準的建議”帶到全國兩會,為百姓健康發聲。
作為一名呼吸科和肺移植科醫生,控煙是陳靜瑜多年來持續關注的問題。翻看“陳靜瑜肺腑之言”微博發現,戒煙不是他關注的新問題了,但每年他都會不止一次專門發博為公眾科普戒煙的重要性。“吸煙是導致肺氣腫的一個主要原因,全國有1個多億的肺氣腫病人,煙草帶來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陳靜瑜說,要建立健全的公共衛生體系,不應把重點放在“治”上,如果能嚴格控制吸煙,加強戒煙宣傳,減少肺氣腫的發生率,將節省龐大的治療費用。除了市人民醫院的工作,陳靜瑜每周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工作兩天,此外還要奔赴全國幫助各地醫院開展肺移植手術,是名副其實的“空中飛人”。正是在飛往各地的過程中,他發現國內很多機場專門辟有吸煙場所,作為室內公共空間,這不是鼓勵大家吸煙嗎?“室內禁煙刻不容緩,只要是看不見天空的地方,原則上都應該是禁煙的。”因此,今年他寫了“關于盡快出臺國家《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的建議”,希望能從國家層面上制定條例,真正將控煙擴展到每一個城市和地區。
今年已是陳靜瑜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第十四年,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做調研、寫高質量建議成為他履職中的重要職責,多年來他提出的兩會建議加起來至少有五六十條了。“高興的是,我們每一條建議都得到了高度重視,相關部門都會做研究,都會給我們明確答復。”2015年,他提出一條關于建設“器官轉移綠色通道”的建議,一年后的2016年,國家六個部委就聯合發文表示要建立器官轉移綠色通道,建議采納的速度出乎意料。器官轉移的綠色通道將我國器官捐獻的利用率提高了15%,尤其是降低了臟器冷卻時間。器官捐獻是陳靜瑜一直關注的領域,今年兩會,他又提出了“將器官捐獻率列入文明城市考核標準的建議”。“我國器官的捐獻率仍然很低,而患者數量龐大,器官嚴重短缺的問題依然存在。” 陳靜瑜說,目前中國每年約有30萬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患者,但僅有2萬人左右有機會獲得器官移植,供需差距大。在全國文明城市標準“市民滿意度”部分,提到了市民對捐獻骨髓、器官等行為的認同力>50%,但實際操作中很難量化,建議將器官捐獻率作為文明城市考核的衡量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