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涼亭里涼風習習,志愿者們正在忙著對前段時間下發的民意征集表進行梳理。“有增設游樂設施、增加停車位……通過小小的一張表,我們了解了群眾需求,收集到了許多關于社區發展、環境整治的‘金點子’。”近日的一個午后,在宜興市新華社區紫金名都小區,志愿者黃紅向記者介紹社區“我為群眾辦實事”開展情況。 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宜興立足自身實際,充分盤活用好身邊的紅色資源,將平臺載體打造成沉浸化精品課堂;創新學習形式,將活動現場打造成互動式的現場課堂;真抓實干,將工作場景打造成為民服務實踐課堂,不斷提高學習的創新性、實踐的高效性、服務的精準性,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見力見效。
盤活資源
打造精品化紅色課堂
結合紅色資源,宜興編撰了一套黨史書籍。目前,《史硯芬傳》已正式出版,《紅色印記——宜興革命遺址遺跡巡禮》已完成編印,少年兒童紅色讀物《宜興紅色故事匯》付梓出刊。除此以外,宜興還推出了一批紅色教育體驗線路,通過繪制紅色地圖,標明25處革命遺址遺跡、39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方便黨員群眾尋紅色足跡、訪紅色場館。通過現場開展主題黨日、讀書分享會、文藝宣講等活動,宜興把活動現場打造成精品課堂。
在研學旅行中零距離感受紅色文化,宜興市周鐵鎮打造一條“初心如磐 紅色地圖”紅色打卡路線。線路結合該鎮的老街歷史文化,采取“4+x”個性化定制模式,“4”為四個主學習單元(“青春自信· 程天民舊居——紅色革命·竺西醫院——大先生講堂·竺西書院——傳承有我·風箏博物館”),x為若干個自選學習項目,通過走觀式、體驗式、沉浸式、分享式、互動式等多樣化學習方式,帶領黨員干群穿梭時光探尋中國共產黨在江蘇在無錫在宜興的奮斗史。
除此以外,宜興還針對不同群體,開設定制式的學習教育。如針對青少年群體,舉行“童心向黨 成長宜興”——陶都少年紅色故事誦讀分享會暨“童心向黨”紅色主題宣講、“學黨史匯力量·青少年心向黨”等活動;針對青年群體,宜興組織基層青年用“青言青語”講述黨史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情懷。
創新形式
打造互動式流動課堂
打通黨史學習教育“最后一公里”,宜興聚焦創新,通過打造多樣化、互動式的學習平臺,讓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宜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響“曉li的家”理論宣講品牌,推出理論宣講示范點建設“繁星計劃”,打造了“理響萬家”“涼亭講習社”“德榮微講堂”等20余個各具特色的基層宣講示范點;18支基層“百姓名嘴”宣講隊伍和31支市級部門宣講團隊活躍在陶都大地,將黨史送到基層。
宜興黨史學習教育還融入了各級各部門的品牌活動中,以品讀會、朗誦會等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了教育實效。依托“東坡夜讀”品牌,丁蜀鎮打造東坡奇妙夜、東坡夜話等系列活動,讓“東坡夜讀”走進企業、社區等,讓一批道德典型、陶藝工匠、勞動模范等帶頭學黨史、讀黨史、分享感悟,帶動全民參與;宜興經開區啟動“能量宣講月月行”活動,用深情歌唱、動情朗誦、故事講述、小品演繹等形式將微黨課送到企業一線車間。目前,宜興已開展品讀會、朗誦會等各類基層宣講活動近400場,以黨員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切實增強學習教育實效。
真抓實干
打造服務化實踐課堂
日前,宜興市行政審批局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制定出臺了《宜興市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實施辦法》,通過推行并聯審批、告知承諾、批前預審等措施,確保投資項目“拿地即開工”運轉暢通。同時,該局還為廣大市民提供了從房產交易到水、電、氣過戶等事項“一條龍”服務,讓群眾“進一家門、辦多家事”,有力提升了群眾獲得感滿意度;官林鎮聯合宜興市醫保局推出便民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理醫保業務;萬石鎮圍繞“打造錫宜協同科技創新核心區、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善美宜居新家園”的目標,開展創新發展十項行動,使“辦實事、開新局”落地生根。
生動入心的黨史學習教育,讓宜興廣大干群干實事、干成事的動力更加澎湃。各級各部門堅持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不斷優化便民舉措,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近日,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宜興還推出了“送理論”“送服務”“送關愛”“送文明”“送新風”“送平安”等六大行動,包括“田野上的黨史課”“紅色檔案——宜興黨史百年記憶”“農業技術直通車”“紅窗花”“蜜蜂行動”等多個為群眾辦實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