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無錫物聯網集群企業凝聚在一起,大家紛紛建言獻策,奉獻愛心,發揮各自優勢,馳援一線,同時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實實在在的硬技術、真行動賦能疫情防控,在危急時刻詮釋了“責任擔當”。
萬元物資馳援守護疫情一線
“從開始聯系到第一批物資交付,僅花費了一周時間,實現了全球疫情物資采購零延時的紀錄。”慧界物聯網技術研究院董事長鮑涵說,作為無錫物聯網產業協會成員單位之一,在疫情攻堅初期,得知一線醫療防護物資告急的消息后,立即召集旗下在孵的數家企業,多措并舉,在全球范圍內尋找高品質的醫療防護物資貨源。通過多方溝通,中國駐芬蘭大使館主動參與對接,幾經協調,最終在芬蘭當地緊急購置了一批醫療防護物資。
為減少中間輾轉環節,同一時間,無錫各部門迅速溝通協調,快速完成了物資的運輸、清關、檢驗,爭分奪秒,從上海連夜運回無錫。據悉,此次醫療防護物資數量總計近2萬余件,其中包括醫用外科口罩、醫用手套、醫用防護服等,總價值約16萬元。“作為無錫物聯網企業,在關鍵時刻必須發揚‘八方馳援,同舟共濟’的優良傳統,貢獻出企業家的一份愛心。”鮑涵說,給戰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送去醫療物資,展現出企業與政府合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與決心。
“電子封條”為防控筑起“安全墻”
以技術為武器,物聯網技術賦能于疫情防控。“對開車進小區的人,通常只能記錄車牌,對車內人員無法留取出入痕跡。但通過視頻識別技術,不但能抓取到車輛的車型、車品牌、車身色,還能實時抓拍到車內人員人臉,并進行實時識別。同時,通過與小區登記人臉庫進行比對,及時判斷是否有陌生人進入小區。”在新光嘉園小區物業管理處,記者見到了這套正在使用的“凡米智能社區管理平臺”所發揮的神奇威力,它可以每天對社區百萬余人進行實時跟蹤、分析和摸排,即使你戴著口罩,也能精準識別,為該小區疫情防控管理工作加了一把“放心鎖”。“運用科技手段,守好‘一道門’,就能筑牢防疫屏障。”凡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將防控疫情隱患解決在萌芽階段,最大程度保障了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同樣,在萬科東郡社區,以“綠聯智能互動多維技術研發平臺”系統為支撐,通過安裝物聯網“智能電子封條監控系統”,將一個手指大小的長條形“電子封條”貼在門上,實時監測隔離人員的開門情況。只要門被打開,后臺就能即時發送短信至管理員手機上,管理人員可以第一時間上門查看情況,或者通過電話進行核實、勸導,大大減少了管理員巡查的工作量,從而實現居家隔離人員24小時“全天候”監管,真正用物聯網技術為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安全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