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錫物流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資訊  >  行業新聞  > 看傳統菜場如何“鏈”活云端

    看傳統菜場如何“鏈”活云端

    2020/5/25 9:05:49

    來源:互聯網

      面對千億級的“菜籃子”市場,就連光明乳業、中國石化等巨頭也紛紛隔行入局搶生意。然而,生鮮電商之戰,激烈無比。曾有統計,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僅有1%盈利,4%持平,88%虧損,剩下的7%則是巨額虧損。

      “在這場競爭中,‘朝陽到家’持續盈利。”作為農貿市場進駐線上新經濟的無錫朝陽集團董事長張君君很是欣慰。

      從傳統的“菜市場”到生鮮電商中難得的“1%”,朝陽劃出一個怎樣的軌跡?

      傳統“菜籃子”成電商“新人”

      華艷,朝陽農貿市場經理。每天一大早,她都會和員工們一起,按照前一天收到的訂單,到市場的各個攤位拿最新鮮的菜品進行配菜、稱重、打包。閻紅,無錫朝陽集團辦公室主任。每天,她都有一項重要工作,進入“朝陽到家生鮮配送會員群”,發布最新的福利信息或是收集客戶收貨后的反饋意見。

      她倆的這些活,始于集團正式開通網上菜場——“朝陽到家”。

      朝陽農貿市場,無錫人最大的“菜籃子”,僅蔬菜日均交易量就達10萬噸。去年2月,這家傳統農貿市場把線下實體市場搬到了云端,就這樣,以“新人”身份入局生鮮電商。

      起初,知道“朝陽到家”的人并不多,注冊用戶只有6000多;又沒有補貼引流的營銷模式,“朝陽到家”默默無聞了10個月。張君君說,疫情之下用戶數、訂單量爆發式增長,平臺擁有了4萬多名忠實客戶。放在生鮮電商平臺中,這樣的體量很小,但沒有利用資本杠桿、僅靠客戶自身成長起來的“朝陽到家”粘性很大。

      供應鏈是活下來的基礎

      生鮮是個低毛利的大市場,一大批電商企業接連倒在這個平臺上。“一旦離開了外部資本輸血,玩家就很難持續經營,我之前所在的平臺就是這樣止步的。”一位曾在生鮮平臺工作過的人士坦言,“活下來,不容易。”

      “食材的價格、品種與新鮮度,是一個生鮮平臺活下來的基礎。”市商務局市場體系建設處負責人解釋,生鮮是損耗率極高的品類,從產地到餐桌的倉儲、運營、物流等環節,會產生大量的損耗率,也正因此,生鮮電商把獲客后的重點放在了優化供應鏈上。而依托朝陽農貿市場運行的“朝陽到家”,在供應鏈上有著絕對的優勢。

      “嘗試做生鮮電商,不是跟風,也不是用線上取代線下,而是想借助互聯網技術,讓傳統農貿市場的服務升級。”張君君表示,線上與線下菜品一個價,通過平臺運營和第三方配送,“朝陽到家”如今已經能夠提供“3公里內上午訂、下午達,其余的今日訂、次日達”服務,而“朝陽到家”中的區塊鏈技術,為每件商品提供了溯源信息的存儲,便于客戶實時監管和查證。

      線上新經濟思路很重要

      “農貿市場,不光是收租金,更需要把商戶帶動起來,搞活市場。”市商務局人士指出,隨著社會發展、技術革新,未來的農貿市場將是線上線下融合運營。“朝陽到家”從某種意義上看,就是把傳統菜場線上化運作,這為“智慧農貿”的發展探索了一條新路徑。

      記者獲知,在今年的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中,有部分項目也準備整合菜市場攤販的優質資源,嘗試用“送菜到家”模式在菜市場周邊數公里范圍內構建一個“云端菜場”,以增加服務功能、提高服務品質,給市民全新的買菜體驗;同時也為市場里的商販們打開新的零售渠道,提高整體收益。

      當然,傳統農貿市場的這條轉型升級之路還很長。升級,并非網絡工具的簡單應用,也不是單單靠技術賦能就能實現的。“傳統農貿市場想要走好云端之路,思路比技術要重要的多。”商務部門人士表示,不能花錢買一套技術,再把線下業務挪到線上就完事,更需要在運營理念和管理方式上有所改變與提升。“傳統農貿市場嘗試線上新經濟,可以深耕一個區域,并在這個區域取得競爭優勢,這比盲目追求‘高大全’更靠譜。”該人士建議。

    上一篇:市委書記黃欽用一天時間來到新吳區實地深入了解新吳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下一篇:這是本分類下的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