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當得知意大利駛來的貨輪最終無法停靠中國口岸時,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起皺起了眉頭。國內疫情緩解,企業剛剛克服了人員缺乏、供應鏈阻斷等難關,實現復工復產,卻沒想到國外疫情肆虐,300臺本應發往意大利的充電樁設備無法交付。
疫情突如其來,隨即國內整車市場疲軟,海外市場出口訂單也急劇萎縮或延后。好不容易恢復生產的企業一邊面臨著庫存積壓,貨款推遲,一邊資金壓力越來越沉重,“一筆800萬元的錫科貸貸款在此時即將到期,企業陷入了資金周轉困難。”吳起說。
這是一家研發能力較強的創新型企業,主要客戶為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及新能源汽車運營商,產品出口美國、意大利、西班牙、蒙古、印尼等海外市場,本該是在快速發展的當口,卻因為一場疫情即將觸發“資金鏈”危機。在向市政府匯報后,市工信局牽頭,聯合科技局、財政局、寧波銀行無錫分行啟動了政府應急轉貸資金。吳起告訴記者,按照規定,享受“錫科貸”的企業是不能再使用政府應急轉貸資金的,但市工信局在對企業進行詳細了解和資格審查后,僅用一天時間,就會同相關部門啟動了我市首個錫科貸享受轉貸資金的案例。“不能讓一個企業倒在黎明前”,特殊時期,正是因為秉持著這樣的服務信念,才讓一個有希望、有前途的優質企業渡過難關。
此時的支持抵萬金。市工信局及時出臺金融扶持政策,將轉貸應急資金費率和“錫信貸”貸款利率在原來標準上下調50%,化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該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2-3月份疫情期間,累計投放轉貸應急資金14.38億元,“錫信貸”發放1.39億元,業務量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21%和32.71%。
全面復工復產后,市工信局又開展了企業復工復產專人掛鉤服務工作,深入了解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與核心企業共推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帶動上下游中小微企業全面復工達產,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流動資金貸款支持,給予合理信用額度,支持核心企業通過信貸、債券等方式融資后,以預付款形式向上下游企業支付現金,降低上下游中小企業現金流壓力和融資成本。
吳起用“豁然開朗”來形容危機過后。眼下,聚能新能源趕上了“新基建”的熱潮,國內市場漸漸企穩增長,“我們對重新占領市場,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充滿信心。”隨著其他國家陸續復工復產,海外訂單也開始解封。“最重要的是研發資金一直沒有斷,保證了新產品在今年上半年就能實現量產。”據了解,由企業自主研發,在國內處于技術領先的恒功率直流充電樁已送檢測機構,預計本月底就可實現小范圍測試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