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位參會外賓游運河、看美景、觀演出、嘗美食,親身感受“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的獨特韻味;吉祥物“福運來”“喜運來”系列衍生品開展首日就銷售一空;截至9月6日12時,線上全流程直播觀看人次達4000萬……昨天,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無錫主會場活動圓滿閉幕。本屆運博會圍繞助力后疫情時期文旅市場重振,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強化區域互動和國際元素,充分體現了大運河獨特魅力和文旅融合時代特征。
本屆運博會創新性開啟兩個“雙展”,即主分會場“雙展”和線下線上“雙展”,探索后疫情時期文旅展會的全新模式,舉辦了夜游古運河、主題演出、展覽展示、主題論壇、非遺分會場和互動聯動7大板塊、15項重點活動。運博會大力拓展了文旅產業“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積極拉動文旅消費,助力文旅產業發展。截至記者發稿時,據不完全統計,累計超過10萬人次走進運博會現場,線上受眾突破2億人次。
昨天,在運博會無錫主會場三大展會閉館前,逛吃嗨購的市民依然絡繹不絕。運河文化創意展上,5g大運河、非遺體驗區、博物館展等多個網紅打卡點人氣頗旺,具有江蘇特色印記的高陶、水晶、刺繡、紫砂等售賣火爆。據悉,截至6日上午11時,文創商品銷售額突破170萬元,非遺文創合作意向訂單55萬元。文旅精品展現場舉辦了163場文藝表演,59場文旅推介,現場旅游產品線路售賣超過30萬元。運河美食文化展囊括諸多老字號、地標、網紅小吃和非遺美食,讓觀眾大飽眼福和口福,展會期間實現銷售200余萬元。
以挖掘展示文化和旅游資源為重點,本屆運博會打出了藝術創作、文旅精品、非遺文創、舞臺演藝、美食文化、夜游經濟的“組合拳”。從資源挖掘來看,運博會首次有了吉祥物,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創ip;夜游古運河、音舞詩畫《運河四季》主題演出、交響合唱《大運河》、舞劇《千年運河》等演藝演出扮靚了運河夜色;“行大運”騎行活動用低碳環保的方式守護運河。從學術研討來看,本屆運博會舉辦了大運河文化旅游產業合作、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兩場主題論壇,匯聚了300多位國內外運河城市代表、文化和旅游業界專家學者,發布了《2020年度大運河文化和旅游發展榜》《2019大運河文旅消費白皮書及2020趨勢報告》,為推動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特別是后疫情時期的文旅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本屆運博會還吸引了來自德國、英國、納米比亞、葡萄牙、馬來西亞等28個國家和地區的38家機構的近百名駐華使節、境外駐華文化旅游辦事處代表及商務代表參加,架起各國溝通的橋梁,對加強世界運河城市文化旅游交流互鑒,推動全球人文、經濟合作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這也是一屆高效低碳、時尚多元、互動共享的盛會。此次運博會充分發揮我市“數字經濟”發展優勢,著力打造數字技術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無錫樣板”。比如,在三大主題展會中,運用3d、5g、8k、ar、vr、全息等最新技術,引領觀眾欣賞運河美景、探尋運河美食、感受運河文化的新形式,用數字科技重塑千年運河的生命形態。在運博會抖音互動區和網紅直播間,通過直播帶覽、帶游、帶貨,全面展示運河資源和文旅線路,進一步放大了本屆運博會的“流量經濟”。
昨天,第二屆運博會在錫舉辦成果發布會。省文旅廳副廳長經圣賢、常勝梅,副市長周常青出席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