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太湖灣科創帶正式啟航,作為太湖灣科創帶的重要板塊,高新區(新吳區)如何抓住這一重大發展機遇乘勢而上?“以湖灣為紐帶、科創為支撐、科產城人融合為動力,全力打造太湖灣科創帶的核心示范區、龍頭引領區。”副市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吳區委書記蔣敏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高新區將加快培育新動能、提升新勢能,奮力在全市創新發展大局中做出“高新貢獻”。
骨子里刻著“領跑”基因的高新區,正憑借“科創”贏得主動。今年前三季度,高新區新招引科技企業1028家,新簽約nreal(優奈科恩)混合現實總部基地、航天科工人工智能與物聯網安全基地等70個重大科技項目,獲批全國首個集成電路封裝領域國家創新中心,新增科技部創新創業人才全省高新區第一。“隨著太湖灣科創帶的建設,高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將進一步彰顯。”蔣敏說,高新區將堅定不移走“科創+產業”道路,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努力成為高科技產業的輻射源。
高新區科技局局長吳建華說,“政府+龍頭”的合作共建產業生態圈建設模式,是高新區科創發展的獨特路徑。比如政府與sk海力士合作建設集成電路創新園,先導智能投資150億元攜手業界知名公司共建集成電路裝備與材料產業園,阿斯利康與政府合作共建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這些都是實例。今年進博會期間,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接受采訪時表示,“創新園一年間吸引到30余家海內外優秀企業、7個國際戰略合作伙伴,離不開政企合作模式帶來的巨大效能。”
建設太湖灣科創帶,企業唱主角,高新企業將變得“強者更強”。今年高新區在企業科創板上市“風景獨好”,截至三季度全區科創板過會上市企業數已達5家,數量居全市第一,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企業均位于太湖灣科創帶內。“科創板‘高新軍團’初成規模,意味著高新區的創新企業培育模式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蔣敏表示,太湖灣科創帶的建設,會推動出現更多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接下來高新區將進一步夯實“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的創新型企業培育路徑,繼續保持科創板企業集聚的領先優勢,確保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8家,市雛鷹、瞪羚、準獨角獸入庫企業300家。
吳建華介紹,下一步高新區將突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爭取布局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展前瞻性、戰略性、顛覆性基礎科學研究。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高新區“6+1”產業創新需求,梳理發布關鍵和前沿技術清單,出臺支持政策,對填補國內空白、國產替代等重大創新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同時,謀劃培育未來產業,積極響應國家“新基建”建設要求,以智能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導向,加快建設5g、人工智能、車聯網等領域的發展。
在產業方面,具體來說,太湖灣科創帶在建設中將放大物聯網產業優勢,高新區將依托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中電海康慧海灣小鎮等單位,加快物聯網技術集成應用與商業模式創新,促進物聯網加快向產業物聯網、物聯場景生態方向發展;在做大做強集成電路產業領域,將依托華虹、海力士等企業,發展高性能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和先進封裝,帶動晶圓制造、芯片測試等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提升產業基礎能力;聚力打造阿斯利康生命科學創新園,扶持祥生醫療、迪哲醫藥、濟民可信等一批龍頭企業,培植千億級現代生物醫藥產業;優化提升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也是太湖灣科創帶建設的重頭戲,依托朗新科技、文思海輝等企業,大力發展工業軟件、行業應用軟件、高端軟件、云計算和大數據;在發展5g集成應用方面,依托聞泰科技、瀚云科技等企業,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全產業鏈系統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