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從太湖灣科創帶上的“研發創新服務核心區”傳出好消息,由無錫雪浪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旗下企業江豐資源再生公司聯合科研院所合力開發的“半導體污泥處理新技術”取得關鍵性突破,明年年初將深度參與到無錫、蘇州及南京等地半導體污泥的無害化處理,新技術在助力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同時,企業年產值也將增加近2億元。
“半導體污泥處理新技術”只是湖灣推動綠色生產的一個縮影。今年9月,太湖灣科創帶發展規劃發布,明確要探索構建環太湖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并融入長三角區域污染防治協作機制,促進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有機融合。作為太湖灣科創帶上的重要節點板塊,濱湖區不斷發揮科創資源富集優勢,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一批本土環保高科技企業正不斷助力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等新興產業鏈補鏈、延鏈,以增強產業的綠色發展動力。
11月初,長三角生態環保產業鏈聯盟成立,首批43家成員單位由知名環企、科研院所等機構組成,聯盟成員無錫單位中濱湖企業占比最大。據悉,該聯盟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在科研力量、企業技術與產業需求上進行精準對接。作為聯盟內重要節點單位,擔當工業危險廢棄物處置領域技術研發方向的雪浪環境加入聯盟后,聯合科研院所進行技術研發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新技術年污泥處置量將達到10萬噸,比傳統處置效率提高一倍。”該項技術負責人張紅星告訴記者,新技術推動半導體污泥環保排放的同時,還可實現污泥中銅、鋅、鎳等重金屬的高效再利用。
位于胡埭境內的無錫愛德旺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提供可揮發性有機廢氣防治設備設計、生產和服務的科技類企業,六成客戶集中在長三角。“年有機廢氣處理量6萬噸,貢獻排名國內前五。”據愛德旺斯董事長曹余慶介紹,太湖灣科創帶發展規劃出臺后,為呼應前端“綠色生產”的需要,公司與無錫、上海等地的科研院所間的技術合作也在加快加深,來自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等領域的新訂單在不斷增加。6月初與愛德旺斯簽訂綠色生產技術合作的無錫昌盛膠粘制品公司,通過對重點用能裝備的環保改造,企業一年可節省50萬元左右的能源消費。
除了推進綠色生產體系構建,不少高科技環企也參與到綠色生態的治理保護中。聯盟成員“藍藻治理領軍企業”德林海針對太湖等湖泊治理提出“打撈上岸、藻水分離”的技術路線,今年7月掛牌上市后研發投入不斷加大。11月18日,2020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創新成果金獎發布,由藍創智能自主研發的“污染物識別、監測及大數據分析處理”新技術,彌補國內環境監測行業綜合運用新型傳感、智能接入、系統集成多項技術空白。
一批高科技環保企業在推動綠色生產、保護綠色生態上的貢獻持續加大,其自身產值也在不斷攀升。今年前10個月濱湖60家環企實現產值70.3億元,同比增長4.43%。
11月30日,“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名單在京發布,濱湖區在列。近日,致力高姿態領跑太湖灣科創帶發展的濱湖區出臺《扎實推進美麗濱湖建設實施意見》,當中明確,到2025年單位gdp能耗降幅累計達到8%,“環境友好”將成為濱湖現代產業的鮮明特征。濱湖區相關人士稱,構建產業鏈耦合共生、資源能源高效利用的綠色產業體系,是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剛性需求,包括環保高科技在內的“大科學”與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可提高經濟增長的“含綠量”“含金量”和“含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