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保持增長,已傳導到產業鏈上。數據顯示:2020年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總產值48.66億元,同比增長接近20%,相較于汽車及零部件產業9.7%的漲幅,提升顯著。然而拋開增量看總量,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僅占到整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總產值的3%,“無錫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日趨完整,且均成為國內頭部車企的供應商,但整車端缺乏牽引力,產業鏈優勢在末端沒有形成放量。”業內人士表示。
汽車產業是制造業里產值最大、產業鏈最長、相關產業最多的一項。一輛汽車由兩三萬個零部件組成,汽車零部件在產業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配套強”何以未帶來整車端的爆發?“快馬”何時能拉動“大車”?隨著新日集團首臺新能源車于去年底下線,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日益完整且實力雄厚——動力電池有村田新能源、遠景能源、遠東福斯特,材料商有格林美,設備商則集合了先導智能、天奇股份、羅斯、布勒等,新能源車正成為無錫逐夢整車的又一條探索路徑。
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熱度持續上升
去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式進入后補貼時代的影響,我市新能源汽車行業總體銷售情況有所下滑。但從資本市場的反應,新能源汽車投資熱度并沒有下降。去年,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投資建設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生產線以及pack車間、pdi車間、污水處理、動力能源、公用輔助工程等實施,投入生產后,預計年產量能達到5萬輛。
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目前全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共有生產企業130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214家;整車(含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5家、改裝車生產企業11家,擁有“國家火炬計劃無錫新區汽車電子及部件產業基地”和“江蘇省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等2個汽車產業基地。
對新燃料技術的布局同時進行。在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方面,我市進行了積極布局。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人士介紹,2006年,依托大連化物所的新源動力在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了江蘇新源動力有限公司,從事燃料電池堆、燃料電池發動機、核心動力總成的產業化制造;2019年7月10日,我市首條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線路正式啟動,該示范線路為碩放機場往返江陰客運站定制班線,由4輛上汽大通無錫基地生產的fcv80氫燃料電池汽車組成。
“齊而強”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形成
目前我市有上汽大通、新源動力、一汽解放、威孚高科、博世汽車、毅合捷、蠡湖股份、貝斯特、先導股份、華潤燃氣等13家涉及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鏈企業,初步覆蓋了制氫和加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研發和制造、燃料電池系統及整車生產、燃料電池生產裝備制造等產業鏈各環節。“毅合捷與英國合作成功開發出氫燃料電池和固態燃料電池空壓機,投資3000多萬元的燃料電池空壓機項目正加緊建設,目前已有訂單在手。”相關人士介紹。威孚集團投資6000萬元建設的氫能燃料電池測試中心,也已于去年投入使用,威孚集團收購了燃料電池部件的研發和生產商丹麥ird公司,快速進入了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領域。
經開區相關人士介紹,博世去年在無錫建立燃料電池研發中心,將建立從關鍵零部件到電堆以及整個燃料電池系統的測試能力,未來不僅可以提供氫能源的核心零部件,還可以提供包括標定、整車集成服務。先導股份成立燃料電池事業部,主要致力于氫燃料電池自動化生產線、先進燃料電池測試設備及制氫、儲氫等配套設施的研發及產業化,目前已與國內科研院所、車企等展開合作,研發了膜電極自動化生產線、電堆組裝線等。一汽解放發動機事業部正在制定相關產業規劃,將燃料電池發動機中試和產業化基地設在無錫,計劃總投資27億余元。
“配套強、整車弱”該如何破局
通過近年招商引進,我市在動力電池方面,特別是正、負極材料方面有較好優勢;但在新能源整車制造,電機、電控系統及電池的隔膜、電解液等核心零部件方面,相對比較薄弱。
產業界人士告訴記者,之前無錫也與國內相關車企合作了整車項目,產品下線后卻在市場這關“折戟”。新日能夠打開“口子”也在于其產品定位主要針對三四線城市“電動車”的改善型需求。“一輛電動汽車的售價在3萬-5萬元,但能夠遮風擋雨,對于入門級消費者來說,還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業內人士分析,中高端電動汽車領域競爭愈發激烈,“售價越來越低,技術迭代越來越快”,而無錫雖然已經起步,但缺乏有實力的整車廠家的牽引,顯得“配套強、整車弱”。
“價格決定權,最終還是在整車廠商手中。”一位汽車零部件企業負責人認為,要讓已有的產業鏈優勢在整車端發揮出來,必須引進有實力的品牌進行合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人士透露,目前我市正積極推動與國內知名車企合作,整合現有資源,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新能源整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