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錫物流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資訊  >  行業新聞  > 15年“愚公移山”, 移出鄉村新圖景

    15年“愚公移山”, 移出鄉村新圖景

    2021/2/22 14:42:05

    來源:互聯網

      開春的江陰南閘街道觀西村卓遠農莊,田野吐綠、生機盎然,十余個身影正忙著松土除草,他們大多是村里的殘疾人,人群中有一個活躍的身影引人注目,她就是農莊負責人58歲的張梅娟,“這片近300畝地的農莊,從廢棄石宕變成了殘疾人的樂園。”看似輕巧的話語背后,是張梅娟“愚公移山”才移出了這樣一幅鄉村新圖景。

      從荒無人煙到綠地公園,這一個“轉身”就是15年的時間。2006年,響應復墾復綠的號召,本村人張梅娟接手了這片位于鳳凰山腳下的“大瘡疤”。“石頭上種樹,可想而知有多難!”讓石宕重披綠裝,她帶著村里200多個村民大干了一場,“沒有土怎么辦?石頭上面加50厘米厚的土,再在泥土上種。”張梅娟說,土壤不厚,種下去的樹難以存活,死了就補,不停地種,才有了現在的150畝梨樹、50畝葡萄樹。

      “石頭上種樹”的過程中,張梅娟也沒料到,這里還成了村里殘疾人的“第二個家”,“有了第一個人以后,越來越多的殘疾人主動找上門。”他們或除草、或施肥、或包裝水果,在不同的崗位上找到了歸屬感、獲得感。除了和普通工人一樣,可以收獲60元一天的工資之外,張梅娟看他們來來去去不方便,又開始提供免費的助餐服務,這項“福利”如今已覆蓋了全村殘疾人。

      “一到農莊,你看,就笑瞇瞇了!”59歲的盛小良患有腿疾,堅持到農莊“打卡”已有三年的時間,他發自內心的感慨,“沒想到老了回村里,還有這么好的福氣。”盛小良算了一筆賬,自己在農莊打工一年能掙一兩萬,比單純靠政府補貼生活寬裕多了。他跟記者開玩笑說,雖然自己腳不行,但腦子還行,所以也經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其他殘疾人。

      “堅持了這么多年,有人說你傻嗎?”問題的答案,在15年前,張梅娟就有了準備,“很多人說,和滾雪球越滾越大一樣,和泥土打交道,是越滾越深,沒錢賺的。”可即便如此,她還是先后投入了6000多萬元,為村莊創造綠色奇跡,為村民打造生活樂園。置身于眼前的青山綠水中,她思索著農莊的未來方向,“梨樹的產量太大了,要縮小種植面積,改成景觀樹或者草坪,和周邊的獅山湖、丁果湖一起做大鄉村旅游。”

    上一篇:“全國水利行業首席技師”首落我市

    下一篇:這是本分類下的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