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山區舉行“百村振興”行動啟動儀式,突出黨建引領項目和推動鄉村振興全面提速,為惠山“五地四創”宏大實踐書寫華彩篇章。惠山區委書記吳建元說,二十年來,在黨建引領下,惠山發力奔跑,黨的建設為開創惠山改革開放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創新載體,形成教育新風尚
堰橋街道吳文化公園內,一座“一包三改”紀念館引人注目。這是惠山區作為蘇南鄉鎮企業發源地的標志之一,也是惠山人“四千四萬”精神的展示地之一。而在不遠處的陽山一隅,“錫流”紀念館內傳出的聲音,講述著惠山人勇往直前的紅色傳承。2019年,惠山區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區委全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總結“錫流”“一包三改”“四千四萬”三種精神,形成了“四進四式”“兩聯一進”等工作經驗,主題教育開展情況獲省委指導組肯定。
學用相長,惠山20年來通過黨建衍生大量創新載體,推動城鄉建設和經濟發展。在洛社田頭,惠山打造的省級實境課堂“先鋒農場”黨性教育實踐基地,成為區委開展系列黨性教育主題活動,與基層群眾同學習同勞動的深度“練習場”。典型引路、示范帶動使惠山的黨建資源“擴容”。省優秀共產黨員俞斌、蘇大偉等惠山先進人物被編創成《好人俞亦斌》等優秀劇目,借此推動“亮身份、亮本領、亮工作、亮形象,定諾、亮諾、踐諾、評諾”為主題的“四亮四諾”等特色活動,創新落實流動黨員流入地、流出地“雙向共管”工作制度等,抓好黨員教育管理。惠山每年編創一部大戲,榜樣的故事營造了獨具特色、黨員歡迎、群眾叫好的黨性教育新風尚。
資源“擴容”,黨建領航全域推進
最近成立的水蜜桃產業黨建聯合體,由陽山鎮桃源村黨總支書記張谷擔任“領頭雁”,帶動陽山村、火炬村等6個村實施“六心一體化”的同步規劃共同建設新模式,助力農村發展。從帶領貧困村脫貧之后,張谷就和村委一班人,利用本村資源和黨建資源,組建起多個黨建聯盟,把桃源村建成了環境優美、百姓富裕的網紅村。
城鄉建設同步推進,黨組織的力量也同步邁進。惠山以農村、社區、機關、“兩新”四大“雁陣計劃”為抓手,系統提升各領域黨建質量。農村實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五大行動”,創出政村企結對、構建產業黨建聯盟等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實踐經驗,全省首個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實訓基地落地惠山。城市黨建緊扣黨建引領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在晴山藍城社區以“共融共創”模式走出混合型社區治理新實踐。“兩新”黨建緊扣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在無錫戴卡實施“四個對接”模式,蹚出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新樣板。機關黨建緊扣黨建服務中心大局,率先實施機關黨組織“雁陣計劃”,選樹“頭雁”、壯大“群雁”,建設運行機關紅帆黨建聯盟,著力親商助企,有效優化營商環境。在機關開展“雙領一創”行動,為落實“六穩”“六保”提供有力保障。
多元共建,項目帶動長效機制
經過多年培育,惠山建成無錫市首個機關黨建聯盟——紅帆黨建聯盟,將黨建與各項重點工作深度融合,構建多元共治的大黨建大服務格局。目前成員單位已擴展到19家。“在服務發展中進一步強化黨的領導,提高了機關部門齊力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能動性,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區委組織部負責人說。
黨建導航,經濟社會發展獲得更強動力。惠山創新把黨支部建到水蜜桃產業鏈上,黨員帶頭提供種植、銷售等服務,引導桃農協會構建合作社(協會)+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2017年全區市級經濟薄弱村全部脫貧。惠山還發揮“兩新”黨建聯合會作用,組織開展多形式、多領域黨建共建,促進協同發展。同時突破地方與大專院校之間的壁壘,推動社區與職教園院校組織建設互促、黨建陣地互用、黨員干部互動,形成科學發展共贏局面。近年來“掛鎮包村聯戶”和“百村千企萬戶聯系走訪”等活動中,全區黨員干部走訪家庭19.8萬戶、企業8142家,解決問題2.4萬余個,“好多黨員干部在基層結識了朋友,在項目化精準幫扶等方面形成長效制度。”在創新開展“黨建項目”培育中,涌現出錢橋街道“鎮校聯姻·筑建先鋒堡壘”、堰橋街道“123組團共建共享”模式、開發區黨建“六共六推”工作機制、無錫戴卡“四個對接”等特色做法。
吳建元說,惠山區堅持把黨的建設作為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關鍵來抓,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著力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了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為惠山的轉型崛起提供了堅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