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游客在三國城景區賞花度假。(劉芳輝 攝)
這個“五一”假期,市民張驥自家的“玫瑰園”每天要迎來1000多名游客休閑、賞花、自拍,一些游客還會順帶買點玫瑰花餅、玫瑰精油。
“如果不是疫情影響,入園游客至少還要翻一番。”張驥說。2012年他和家人陸續投入數千萬元,打造了這座以玫瑰為主題的花園,如今已成為一個網紅景點,年收益超1700萬元。他說,七八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其中有廢棄的魚塘和養豬場。從事園林設計的母親一直想擁有一座自己的花園,退休后便租下了這片350畝的荒地,陸續投入數千萬元進行整治、改造。
在太湖之畔的無錫,類似的花園越來越多。去年3月,濱湖區一個占地上千畝的杜鵑園——九龍灣花彩小鎮也正式開放。這里擁有精品杜鵑3萬多株,品種達120多個。“游玩中,看到心儀的杜鵑花,可隨時下單。工作人員會將其挖出,運送到家。”花彩小鎮工作人員邵麗說,“精品杜鵑每株售價從幾萬元起。”
據介紹,花彩小鎮內的精品杜鵑多是從日本等國家引進、國內難得一見的品種,樹齡最長的有500年。花彩小鎮綠化工程師張霖說,公司斥巨資打造這樣一個花園小鎮,看中的正是太湖之濱興起的“花經濟”。
濱湖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談俊說,近年來我市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太湖沿岸約5公里范圍內的污染較重的工業和農業全部搬遷或騰退,太湖沿岸逐漸成了一個“大花園”,“花+旅游”“花+飲食”“花+美容”“花+古鎮”等諸多“花經濟”相繼涌現。
“不僅外出賞花的人多了,買花養花的人也越來越多。”江陰市華西村村民崔京斌說。以工業興盛起來的“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去年也開始介入花卉產業。華西村目前主要經營蝴蝶蘭,不僅賣花,還出售創意,用蘭花來為客戶“裝扮”各種場所,如庭院、辦公室、酒店大堂等,營造雅致的環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