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場宜興(上海)經貿文旅合作洽談會拉開了宜興深耕上海、謀篇長三角一體化大幕。在特殊時期,赴滬開展專題推介與項目合作,既是宜興今年布局長三角合作的開篇之作,也是充分發揮自我優勢,吸引優質資源,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重要一筆。
立足長三角,宜興確立要打造寧杭生態經濟帶新興中心城市和蘇浙皖交界區域性中心城市‘兩個定位’。作為滬寧杭幾何中心、江蘇省生態保護引領區,近年來,宜興在環境治理、產業轉型上的生動實踐為打造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夯實了基礎。此次洽談會上簽約的37個項目,涉及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產學研合作與企業智能化改造等多個方面,總投資231億元。
優質資源強強聯合,發力打造長三角“后花園”。能在長三角城市群嵌入宜興全域旅游“明珠”,需要提升旅游業質態,通過大項目做大全域旅游。此次簽約的服務業項目不僅限于一個景點、一個酒店的落戶,更側重區域性的打造、項目帶動性的彰顯。南園城鄉融合發展文旅實驗區項目總投資約10億美元。紅星美凱龍作為優質的城市運營商,此次布局宜興,將在位處主城區邊緣的宜城街道南園村,打造城市的假日中心以及大型城市休閑中心區。未來,滑雪場、露天文化劇場等業態將與周邊自然景觀資源結合,融于新農村開發建設中。“打造宜興城區旅游業亮點的同時,與太湖大拈花灣、宜南山區窯湖小鎮等串點成線,構建宜興旅游大格局。”宜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劉賽洪介紹。
綠色、高端、智能是此次簽約項目的關鍵詞,這背后既是宜興貼合生態謀劃產業轉型的必然之舉,更是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一大舉措。總投資10億元的環保裝備標準化工廠與研發制造基地項目,投資方中鋼生態將在環科園內引進相關項目企業人才團隊,打造中鋼生態長三角區域總部,建設內容涵蓋土壤修復、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定位先進裝備、智能制造等新興領域,丁蜀智能制造產業園將打造生產制造、研發設計、生產企業總部等于一體的產業集聚地,投產后預計引入企業約50家。
新機遇下,“大聯盟”力爭新跨越。當天成立的宜滬投資促進會以宜興鄉賢為主,涉及教授、企業家等59位社會各界人士,為宜興“深耕上海”構建了資源“大聯盟”。未來,該“智囊團”將作為宜興對接上海的“橋頭堡”,為宜興更好承接優質項目、承納高端人才提供支撐和助力。此外,為加強定點招商,此次宜興經開區、萬石等園區鄉鎮與上海相關機構簽約產業招商戰略合作,通過第三方,推動項目招引從廣度走向深度。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宜興市委書記沈建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