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錫物流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資訊  >  行業新聞  > 逐夢藍天,無錫通航產業“振翅高飛”

    逐夢藍天,無錫通航產業“振翅高飛”

    2020/5/25 9:07:22

    來源:互聯網

      

      上周,中德聯合研發的全球首架通勤類全復合材料水陸兩棲海星飛機項目又喜迎節點:第二架原型機的機翼在德國慕尼黑工廠順利投產。與3月下旬成功首飛的第一架飛機相比,當前在造的第二架原型機機體結構由原來的外部供應商生產轉為海翼中德兩地工廠合作生產,而已經投產的機翼翼梁的翼帽部分,工藝復雜,精度要求非常高,目前已完成生產,標志著海翼向構建自身復合材料生產能力的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蔓延全球的疫情,阻擋不了海星飛機項目的一路毅行。從第一架海星飛機首飛,到第二架研制如期推進,由無錫交通集團、產業發展集團攜手德國道尼爾公司共同研發生產的新一代水陸兩棲飛機,歷經6年呈現于世人面前。無錫國企終圓航空夢想。

      初夏時節,宜興丁蜀通用機場西側的道尼爾海翼有限公司,不時有年輕設計師的身影出入。飛機設計研發—飛機部件生產—機場建設運營,各大要素匯聚,無錫通航領域樞紐經濟的燦爛前景已然可期。

      歷經六年波折,

      新一代“海星”沖上云霄

      這是一個足以讓無錫人自豪的場景:3月28日,海星飛機首飛出發前,17米長的機翼左右兩端分別懸掛起中國國旗和德國國旗。“由于疫情影響,原定邀請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德國交通運輸部等四大部部長出席的慶祝儀式只能作罷。”市交通集團負責人透露說。

      普法芬霍芬機場時長31分鐘的成功首飛,也讓因疫情提前回錫的道尼爾海翼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小燕激動不已。回首過往,這位“80后”女漢子直言“不易” 。

      2012年,德國道尼爾公司一款名為海星的水陸兩棲飛機來錫進行路演,幾番接觸下,雙方合作意向很快升溫。“海星飛機原型機生產于1985年,是當時無錫接觸到的唯一一架水陸兩棲飛機項目。”潘小燕說,中國的低空開放將帶來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機遇,考慮到中國多河流湖泊以及長海岸線的地理特征,水陸兩棲飛機會是一個較好的切入點,其市場應用也將更廣泛更具靈活性。

      出于無錫誠意,此前從未到過中國的道尼爾夫婦果斷放棄通航產業基礎扎實的加拿大魁北克省,決定與無錫合作。2014年1月,作為全市首個制造業“走出去”項目,無錫交通集團和無錫產業發展集團出資7000萬美元收購道尼爾子公司,合資成立道尼爾海翼有限公司,為“百年老店”道尼爾注入中國話語權。

      好事多磨,合資公司先后聘任的兩任外方ceo都不善管理,研發過程也一波三折,差點葬送了還在襁褓中的新款海星飛機項目。2017年春節,潘小燕被中方任命為道尼爾海翼有限公司ceo,飛去慕尼黑,自此一住三年。

      “作為德語翻譯,小潘多年來一直跟著這個項目,兢兢業業。”市交通集團負責人說,只要想干事,就會鉆研,成為行家里手。而不懼挑戰的潘小燕以奮力拼搏和出色業績回報了董事會的信任,在德國基地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中,第三任ceo狠抓團隊管理和質量管控,最終讓“中德混血”的海星飛機沖上云霄。

      從研發“海星”起步,

      瞄準航空制造全產業鏈

      以成功首飛為標志,新一代海星飛機項目前景一片光明。“首飛剛結束,一家德國公司就來電要預訂5架飛機。”潘小燕說,目前共收到來自全球120多個不同客戶的詢價單。該機型計劃于2022年一季度取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審定證書,屆時,海星飛機將正式投入批量生產并銷往全球。

      “道尼爾公司擁有百年飛機制造史,從技術上講無錫無疑是找到了行業龍頭,再加上小型水陸兩棲飛機應用領域寬廣,一開始我就很看好這個項目。”原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副總設計師、海翼公司高級顧問費衡浦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飛機制造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皇冠”,這一高端制造項目回報周期特別長,一般的國有企業很難有這個勇氣,但無錫做到了。

      無錫要的不僅僅是會造海星飛機,更看中飛機制造背后的航空制造全產業鏈,將來無錫既是飛機生產基地,也是研發、售后服務基地。潘小燕介紹,“只有擁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抓住這波航空工業的‘硬科技機遇’,技術掌握在人才手里,人才則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僅僅通過收購獲得ip的所有權是不夠的,還需要同步構建吸收轉化的能力,這樣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能。”第一架原型機上,無錫團隊不僅承擔30%的結構設計任務,還承接了絕大部分的電路鋪設設計工作。目前在造的第二架原型機上,無錫團隊擔綱著80%的機體結構圖設計,100%的航電電氣線束圖設計以及30%的機械系統安裝圖設計工作。

      走進道尼爾海翼有限公司宜興基地,在一群以“80后”、“90后”為主的設計師團隊中,哈工大畢業的電磁兼容工程師崔英男是海翼引進的特殊專業領域的優秀人才之一。“2017年年底來到海翼公司,從一開始只有20人到目前近40人的設計師團隊,海翼正在成長。”崔英男此前就職于中航沈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出于對通用航空的熱愛毅然來到無錫,“對于人才,無錫更舍得投入,待遇上處在業界前列。”

      向高端制造邁進,無錫現在做的是飛機零部件制造,未來將致力于整機制造。“在宜興基地,年產48架海星飛機的生產線已架設完畢,預計3—5年后可以達產。”潘小燕說。

      造飛機建機場,

      打造長三角空中樞紐城市

      造海星飛機,建丁蜀機場,通航領域的樞紐經濟將隨之崛起。

      “在中國加快低空開放、大力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將以海星飛機為支點,帶動丁蜀機場的興起,進而串聯起通用航空產業的上下游產業。”市交通集團負責人表示,作為繼汽車產業后的“新興增長點”,通用航空產業在未來五到十年或迎來爆發式增長,當前長三角各大城市正紛紛爭相擁抱通航“藍海”。而“海星”既是一艘能飛起來的船,也是一架能游泳的飛機,水陸兩棲的功能填補了通航機型空白,具有明顯的產品競爭優勢,在“海星”的支點撬動下,通用飛機維護大修基地、通用飛機運營服務商、地區客貨航線運營商、飛行員培訓企業等都將應運而生。

      據規劃,到2035年 無錫將新增4座通用機場,分別為宜興、錫山、馬山、江陰。“《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統籌空域資源利用,促進民航、通用航空融合發展,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發展’,這與我市通用機場的建設初衷不謀而合。”市交通運輸部門人士介紹,丁蜀機場建成后,將與碩放機場形成錯位發展,完善提升無錫城市的對外航空樞紐功能和國際化服務水平,助力構建世界格局中的無錫。

      丁蜀機場全面開工的同時,機場核心區外圍集研發、制造、運營、服務于一體的通航小鎮(產業園)招商工作已提速。“通航小鎮的核心在于產業,這段時間,來洽談的企業很多,但我們始終堅持擇優入圍。”丁蜀通航產業園總經理鄧華鋒對小鎮的未來充滿信心,“丁蜀機場在兩小時航程范圍內完全覆蓋長三角經濟圈,將有助于無錫打造長三角空中樞紐城市。而隨著低空的開放,未來乘坐水陸兩棲的海星飛機去周邊城市旅游也不再是夢想。”

    上一篇:看傳統菜場如何“鏈”活云端

    下一篇:這是本分類下的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