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合同,無錫貝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用不到5%的股權,置換了兩套房子。“3月份簽訂合同、5月中旬網簽、目前正進行房產證辦理”,昨天,公司總經理曹衛秋終于松了口氣:“以后找銀行貸款不愁沒有抵押物了。”
用股權換房權,貝塔公司嘗試以此破解困擾企業發展的資金難題。
這家企業由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李剛博士創辦,2008年入駐江陰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從事碳-14、碳-13等同位素標記化合物開發和示蹤技術研究,國內核工程領域權威專家周永茂院士在此設立了院士工作站。但成色十足的“高科技”標簽的另一面,是融資不暢的瓶頸。
“資本對高科技企業發展很重要”,曹衛秋說,同位素標記示蹤是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領域,前期研發階段需要不間斷的資金投入。貝塔公司用了6年時間開發碳-14源材料,又花了3年時間辦理輻射安全許可證。盈利期長、輕資產……他坦承,銀行貸款需要抵押物、風投資本青睞財報好看、臨近上市的企業,面對他們,高企并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條件。
這兩年,無錫貝塔一直在尋求市場渠道的融資方式,和江陰南方建設集團的“股權換房權”屬于靈光乍現,卻擊中了雙方的興奮點。于貝塔公司,是在股權資產外增加了實物資產,解決了貸款抵押物缺乏的難題;于南方集團,增加了房產銷售、又換取有業績爆發潛力的高科技公司股權。雙方前前后后商談了十幾輪,交易數據請律師多次測算,法律文本多方核對,力保沒有漏洞。
“這的確打通了銀行和企業間的融資連接難點”,參與其中負責評估的江陰農商行高新區支行行長周向紅表示,銀行很愿意給高成長性的高科技公司貸款,但高科技企業和銀行傳統的信貸產品之間往往無法匹配,技術、產品、股權不能抵押的困擾現在有了“走得通”的解決方案。充分討論后,支行通過了為無錫貝塔提供授信的決定。
江陰高新區科技部門相關人士認為此舉為破解高企融資難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同時提醒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采用這種方式。
細看無錫貝塔的數據:2018年首次盈利之后,去年銷售翻了一番,今年企業給自己設定了銷售翻番、利潤翻倍的目標。據介紹,無錫貝塔先期業務是為醫藥企業提供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示蹤的高技術服務,資金困局破解之后,企業將加快推進同位素核藥gmp車間、gmp級別碳-14標記實驗室的建設,駛入發展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