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錫物流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資訊  >  行業新聞  > 太湖圓桌“思想薈”一場思想盛宴

    太湖圓桌“思想薈”一場思想盛宴

    2020/8/6 23:03:58

    來源:互聯網

      正如主持人所說,每一位嘉賓的發言都“像一道閃電劃過夜空”,發出耀眼的光芒,甚至直擊人的內心。昨天下午的太湖圓桌“思想薈”上,來自研究院、資本界、企業界等不同領域的嘉賓們,妙語如珠、觀點獨到,合力捧出一場令在場受眾受益匪淺的思想盛宴。


      

      “新紅利”釋放呼喚新人才戰略

      秦朔 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疫情發生之后,牢牢抓住中國“新紅利”和“人才紅利”疊加釋放的契機,促進產業穩步發展,為城市發展提供澎湃動力。秦朔帶來了一波引發臺下共鳴的觀點。

      “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創,使經濟活躍度收縮了近2/3,中國也受到很大的打擊。但和全球相比,中國反彈的力度比較大。”秦朔介紹,從上半年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生產端的復蘇還是非常強勁的。“可見整個基本盤并不會崩,而且在大量的產業領域,中國已經完全形成一種創新的循環,中國的新紅利正在釋放。”

      后疫情時代中國的“新紅利”究竟體現在哪里?秦朔將其概括為包括新消費紅利、新制造紅利、新投資紅利、新型城市化紅利和新開放紅利等,這些結合成了中國的創新紅利:高質量發展加上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由這波“新紅利”呼喚出新的人才戰略,秦朔分析,持續教育和人力資本的投資、保持比較高的勞動參與率、制定更為合理的退休年齡政策、進行教育改革以及加大外來人才精準化引進的力度,都是實施新人才戰略的具體抓手。

      在上世紀90年代就采訪過不少無錫企業的秦朔還特地指出了無錫實施新人才戰略的優勢:產業集聚、產學研融合,形成人才集聚優勢,好的營商環境則吸引了更多人才的到來。他覺得無錫的產業集聚做得很不錯,通過產業的集聚,把科研、教育、人才、資本、服務等方方面面的資源聚在一起,人才在這里就沒有寂寞感。

      另外,無錫重視營商環境的優化,夯實了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以全國萬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四點七的人口、創造了1.2%的經濟總量,和遠來近悅的發展環境分不開。

      助力行業智能化再上臺階是5g意義所在

      任杰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諾基亞大中華區)首席信息官

      2019年是5g商用元年,5g技術的低延時、高帶寬、高容量的特性,創造出很多不同領域的數字化新機遇和行業新生態。在新基建被特別強調的2020年,特別是在5g新技術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之下,通信行業的發展機會又在哪?

      任杰先用一個小視頻,展現了5g時代的行業生態:在智能工廠,有了5g的覆蓋,智能化倉儲等讓制造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介紹,如果5g生態能夠全面落地,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能把原來的延遲率從100毫秒降低到1毫秒、把帶寬從100m提升到10g、把電池壽命從原來的一天增長到十年,且它的單價又能極大降低,只到原來的千分之一,從而實現從目前通信領域專注于終端設備和人的連接,到未來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轉變。

      因此,5g不僅僅是單點的通信技術,它代表的是一整套數字價值平臺,代表著很多行業不同環節內技術能力的整合和協調,最終目的是要幫助產業在工業領域和生產制造領域,把數字化和智能提到新的臺階。他認為,在談科技創新的時候一定不能離開產業化和商業化,一定要考慮從這兩個方向同步來進行干預、支持,幫助企業做好創新,并且把技術創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價值。

      “5g商業化了,5g基站的投入量增長更多了,到底對我的行業、對我的業務能帶來什么?”這是現在很多通信行業或者運營商、設備商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也是在5g環境下實現創新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此,任杰的建議是,因為5g目前還在成長過程中,很多人對商業模式其實不太清晰,各行各業需要花時間去研究,在新的技術賦能之下,到底對他們行業現有運營模式、現有數字化的水平會有怎樣的提升。

      現在是創新突破的最好時機

      馬光遠 經濟學家

      從中美貿易關系、近十年來全球創新格局和中國創新環境與現狀,闡述當下中國經濟創新的迫切性,提出關于創新的建議,馬光遠的金句如同會場大屏一般熠熠發光。

      全球經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并在疫情影響下加速發生,馬光遠將其稱為“全球化周期正式開始逆轉”。外界的壓力倒逼中國產業目光轉向高端制造業,創新的重要性由此凸顯。他同時強調了制造業的重要性:“制造業是國本,是創新的基礎,千萬不要放棄制造業。”

      “國家創新戰略提出,到2050年,我們要成為世界級的創新強國。但包括芯片在內的很多領域還需要突破。”在馬光遠看來,這需要更多的政策加大對創新的重視和支持。“創新型國家對創新的投入都很大,用的是真金白銀。”他認為,只有政策真正鼓勵創新,專利和發明才能實現更高效率的轉換。后疫情時代,需要利用危機,利用產業革命、科技革命,來增強國家的創新力。

      馬光遠看來,中國正處于創新突破的最好時機:“如今,中國有全球最好的供應鏈、產業鏈和龐大的市場,最前沿的科技領域試驗田首選中國。”如何抓住這些機會,他提出了幾點關于創新的建議: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重視中小企業在創新體系中的重要性;建設獨立的國家級實驗室;建立獨立的產業創新中心;大學不要過度商業化等。

      開放式創新構建高韌性產業生態

      曹仰鋒 plug and play中國創新生態研究院院長

      一場疫情,讓企業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韌性指數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以往大家更關注速度,但是現在看來,韌性也非常重要。”曹仰鋒說,從長周期來看,任何企業的成長都會有一個“u”型的變革,在遇到危機時營收會降低。他發現,能夠從“u”型底部反彈上來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強大的組織韌性。在他看來,韌性,是現代經濟社會一種寶貴的特質,能夠在危機當中幫助企業、地區快速反彈復原并且能夠獲得持續增長的一種能力,“我們很高興看到無錫經濟在這次疫情中顯示出很強的韌性。”

      經濟的韌性有賴于高韌性企業建構出一個開放的生態。曹仰鋒認為,首先,知識與科技是開放的生態基礎動力;其次,開放式創新是提高韌性的一個重要措施。開放式創新可以是把知識引入到內部的內向型,也可以是把知識轉移到外部去的外向型。plug and play與無錫市政府有很多產業上的協同,在全球配置資源、包括優化產業創新的要素,都是非常好的開放式創新實踐。

      曹仰鋒分享了開放創新的五個重要原則:開放不是簡單的外包,而是需要親自整合資源;要以用戶為中心,讓用戶需求與技術能夠零距離接觸和交互;既要關注當前技術又要關注前沿技術;雙向整合知識,開放式創新就是開放式知識的流動;要以共創共享共贏為核心機制,通過機制來驅動,政府主動做政策引導。

      曹仰鋒認為,當創新越來越成為一個企業發展速度與韌性的雙重考量維度時,企業應該思考的是多種渠道的開放式創新,“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局限,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優勢,應該以一種開放、共享的心態和模式,實現創新要素的流動。”

    上一篇:攻克尖端技術 服務高端制造

    下一篇:這是本分類下的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