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道路坑坑洼洼,老人和孩子走起來戰戰兢兢;消防管道年久失修,安全隱患嚴重……位于山北街道惠麓社區的閱山花園小區,曾經是一個令當地政府和數千業主、物業公司頭痛的“問題小區”,許多歷史遺留問題錯綜復雜。然而近日記者來到閱山花園小區時,這里已經大變樣:小區修繕整治工程接近尾聲,居民反映強烈的道路破損、消防設施無法正常使用等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一度緊張、焦慮的社區氛圍得到很大緩和。
閱山花園小區是如何做到和和氣氣解決棘手難題的?曾任惠麓社區黨總支書記、全程參與了閱山花園小區修繕整治工程的孫名成一語道破:“我們利用政協搭建的‘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把這件事放在桌面上反復‘商量’,最終讓難題不再難。”山北街道政協工委負責人介紹,閱山花園小區的業主們為了維權,曾經采取過比較激烈的舉動。為了有效化解矛盾,梁溪區和山北街道的政協組織嘗試利用“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通過協商促成各方達成共識,并在此基礎上徹底解決難題。
今年年初,“閱山花園小區消防管道、道路修復”被列入2020年度社區協商議題。“最難的是小區修繕所需資金從何而來”,多次參與“商量”的梁溪區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區政協常委劉華告訴記者,經過政協委員、居民代表、業主委員會、相關部門多次商討,決定動用大修理基金的利息,并從小區公益性收入中拿出部分款項,使工程得以實施。
圍繞小區修繕改造工程的“商量”接連不斷,既有在會議室里召開的座談會,也有施工現場隨時隨地進行的小型“協商”,還有很多微信群里的線上“議事”。業主陳清林是閱山花園小區的黨支部書記,也是經常參加“有事好商量”座談的業主代表,“如果沒有政協搭建的這個平臺,我們小區的問題不知何時能夠解決。”他告訴記者,小區的改造修繕問題牽扯到方方面面,既有業主和物業公司、開發商的利益瓜葛,又有不同部門間的條塊分割,可以說千頭萬緒。“有事好商量”平臺由政協領導和政協委員出面,協調各方坐在一起商量,很多過去要“跑斷腿”的事情,往往在會上一下子就解決了。
“線上議事室”——“消防管道改造群”的成員、居民代表姚承錫是工程項目的“義務監理”,前不久有居民反映小區道路鋪設瀝青時施工似乎沒有按照規范進行。老姚把大家的意見在群里一說,區政協領導當即決定第二天開會“商量”,由專家向居民代表解釋。姚承錫說:“聽了專家的話,大家的疑慮消除了。”
山北街道政協工委負責人說,下階段將進一步完善街道、社區、網格三級協商議事架構,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都可以拿出來放在桌面上,請相關各方好好“商量”,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