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錫物流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資訊  >  行業新聞  > 一個名醫帶動一個名科甚至能成就一家名院

    一個名醫帶動一個名科甚至能成就一家名院

    2020/11/18 9:19:31

    來源:互聯網

      2013年,馮寧翰剛從省人民醫院被引進到市二院當科主任時,泌尿外科還是一個連“市重點”都不是的普通專科。僅用5年時間,馮寧翰帶著他的團隊把二院泌尿外科打造成了市重點、省重點,拿下了眾多“蘇南首例”的手術紀錄,成為無錫甚至蘇南泌尿外科領域的領頭羊。一個名醫帶動一個名科甚至能成就一家名院,正是無錫衛生健康“三名”戰略的建設目標。

      衡量一個城市的公共服務能力,醫療資源、醫療水平是重要指標。“十三五”以來,我市高度重視醫療隊伍建設,以人才帶動科研,以科研反哺臨床。從2016年到2018年,無錫連續三年位列內地城市宜居競爭力第一,離不開醫務人員提供的健康服務。去年底,無錫實施新一輪“三名”戰略,通過增名醫、建名科、辦名院,不斷滿足人們病有良醫、就地醫療的需求,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

      無錫醫療人才家底逐漸厚實

      無錫擁有近650萬常住人口,醫療需求龐大。據統計,2019年全市各級醫療機構全年完成診療5920.3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96%。面對如此龐大的病人群,沒有強大的臨床診療能力,沒有好醫生是不行的。

      得益于人才戰略的持續推進,“十三五”以來,無錫的醫療衛生人才有了長足進步。無錫衛生健康系統共有省級以上醫學專委會擔任主委(含候任)以上的專家3人,入選國家衛生計生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入選省“333”工程培養對象專家66人,省“雙創人才”1人,入選省名中醫、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12名。全市共有省醫學杰出人才培養對象2名,省醫學重點人才4名,省醫學青年人才82名,市醫學杰出人才11名,市醫學重點人才60名,市醫學青年人才100名。

      作為無錫醫療隊伍中的優秀代表,今年8月,國內肺移植技術第一人陳靜瑜榮獲中國醫師獎,成為無錫首個獲此殊榮的醫生,他在肺移植領域已經達到亞洲第一的水平。疫情期間,他還帶領團隊赴武漢做了世界首例新冠肺炎病例雙肺移植術,成果令世界矚目。江大附院燒傷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分會第十屆候任主任委員呂國忠,已經成功搶救燒傷面積大于50%的危重病人近千例,是國家級燒傷專家。他的團隊多次參與重大突發事故救援,一次次跨市、跨省緊急醫療馳援的背后是最硬核的技術。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兩次摘得中華醫學獎的芮永軍,在手外科領域勇攀技術高峰,將“無錫手外科經驗”傳播到了全國幾十家醫院。此外,還涌現出江蘇省醫學重點學科帶頭人姚勇、無錫衛生系統首個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魯曉杰、江蘇省醫學重點學科帶頭人華東、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專業)帶頭人中醫陸曙等一批醫學大咖,他們個個經驗豐富、醫術高明,病人紛至沓來,專家號常常被秒殺。

      帶動新一輪引才育才熱潮

      在巨大的診療總量之下,也暴露出問題與不足。與醫療實力強勁的一線城市相比,無錫缺頂尖醫院,缺一流專科,缺高端人才。以全省重點西醫學科(實驗室)為例,無錫僅有2個,而南京有35個,蘇州有7個。在復旦版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上,前100名里沒有一家無錫醫院。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無錫市民看病,愛往“北上寧”跑。

      直指難點痛點,為了改變無錫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水平“海拔”不高的現象,2019年底,新一輪“三名”戰略應運而生,這是無錫市衛生健康領域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一項政策。計劃6年投入40億元,對標國內一流,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好病”的優質醫療服務多起來。

      “三名戰略”實施不到1年,無錫衛生健康領域人才新政頻出:8月5日,張文宏等8個團隊入選2020年度無錫市“太湖人才計劃”頂尖醫學專家團隊,一個入選高端醫學專家團隊;8月25日,2020年度無錫市“太湖人才計劃”醫療衛生高端人才支持對象公布;8月27日,無錫市首屆“雙百”中青年醫療衛生拔尖人才名單出爐;9月28日,無錫市公開選調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衛生健康系統崗位57人;10月15日,無錫市衛生健康委黨委負責人以及三大醫院院長赴北京“全球直播帶崗”。

      醫院發展靠創新,而創新離不開人才。患甲亢十年的倪阿姨,近1年來雙眼脹痛明顯,右眼視力急劇下降至0.6。她慕名找到市人民醫院眼科學科帶頭人、眼眶病專家蔡季平教授,被確診為眼甲狀腺相關性眼病。經激素治療,病情穩定后半年,接受了經結膜分別行雙眼內外側聯合開眶減壓術。術后倪阿姨雙眼脹痛消失,突眼癥狀緩解,雙眼視力保持在1.0。蔡季平教授是市人民醫院去年從上海引進的眼眶病專家,也是入選2020“太湖人才計劃”頂尖醫學專家團隊的核心成員,他的到來改變了我省眼眶病醫生匱乏的局面。

      人才支撐科研,科研反哺臨床

      政府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實施“三名”戰略,有力推動我市醫療界聚集多方人才、聚力科研創新,進而不斷提升綜合診療服務能力。

      好醫生應該是研究者。在日常臨床中不斷發現問題,通過科研創新不斷解決問題,醫學才能進步,水平才能提升。“十三五”以來,重視人才團隊建設,讓臨床與科研相互支撐,成為各大醫院的共識。市人民醫院眼科團隊在臨床中,為讓白內障患者有效降低術后引發的夜間眩光感,讓患者在各個距離都能看得清晰,采用通過精準的手術切口植入三焦點人工晶體來提高手術效果;江大附院燒傷科團隊發現中醫濕性的覆蓋療法對于燒傷創面和慢性創面,都有更好的愈合療效,之后更成功研發出生物合成敷料技術……正是這些科研的力量,使這些科室在行業內有了一席之地,也讓患者從中大大受益。2017年,市人民醫院眼科和江大附院腫瘤科順利晉級江蘇省醫學重點學科(共建),從“專科”到“學科”只是一字之差,卻顯示了從臨床型向臨床研究型的思路轉變,更彰顯了一個學科科研創新能力的升級跨越。

      臨床與科研密不可分,一個好醫生永遠不會停下科研進取的努力。疫情期間,江大附院張烽博士作為首批無錫援鄂醫療隊成員逆行武漢。在抗“疫”斗爭的最前沿,他發現新冠病毒與普通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機理可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在完成好自己每天檢驗檢測工作之外,他一有空余就組織團隊成員查閱文獻,討論并撰寫呼吸道病毒合并細菌感染的相關論文。由他作為第一作者的科研論文,今年4月在影響因子達15.26分的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雜志刊登。

      聚焦社會需求,探索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也為無錫醫療協同發展找到了新方向。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在“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上連續10年雄霸第一,該科主任張文宏團隊也入選2020年度“太湖人才計劃”頂尖專家團隊,目前與無錫五院的合作已經開始。雙方這一次牽手,帶給無錫的將不僅僅是新技術,更是提升無錫應對感染性疾病整體實力的希望。

    上一篇:小米集團高層來錫考察

    下一篇:這是本分類下的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