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是正在裝修的新房,面前是水清岸綠的小河,坐在沿河綠地的涼亭里,華敏度暢想著今后的好日子,忍不住哼起了歡快的小曲兒。老華面前的小河叫做竹園浜,是在錫山區竹園社區生活了幾十年的他再熟悉不過的地方。前些年,老華和鄰居們眼睜睜看著竹園浜從一條活河漸漸變成臭水溝,也見證了這兩年政府下大力氣整治河道黑臭的全過程。“小時候的清水河又回來了!”大家欣喜地看到,竹園浜恢復清水樣貌,還帶來了優質的“贈品”——數千平方米的沿河綠地,如一座花園扮靚了老華和鄰居們的家園。
“前幾年最糟糕的時候,河面被水藻蓋得密不透風,到處是垃圾,臭味熏得大家都受不了。”華敏度告訴記者,黑臭河道整治帶給竹園浜的是“一個天一個地”的變化。
2015年,水質常年徘徊于v類和劣v類之間的竹園浜被列入無錫市區黑臭水體整治名單,2017年啟動了治理工程。從云林街道了解到,整治中,竹園浜經歷了控源截污、清淤、修石駁岸、水體生態修復等一系列過程,并與南端新吳區河道聯通,形成活水。“最近一年來水質穩定保持在iv類水以上。”街道住建所人員告訴記者。
與水質一同提升的還有沿河綠化,從東安路到錫山大道,竹園浜兩岸被打造成郁郁蔥蔥的小公園,布置了涼亭、長廊、石凳,岸上的楊柳枝條與河床的美人蕉花朵在風中頻頻“牽手”,引來白鷺等水鳥到此做客。河水清了,環境也越來越美,去年,華敏度在竹園浜西面的新樓盤買了房,期待與家門口的美景長相守。
環境越來越美,日子越過越好是市民的普遍感受。從市市政和園林局獲悉,今年,無錫市區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全面完成,41條昔日的黑臭河道已基本實現長治久清。通過建造“水下森林”改善水質,丁巷浜等多條河道水質甚至持續達到地表iii類水標準。河道治理同時還建成了一批親水平臺和沿河步道,為市民提供更多環境優美的臨河休閑場所。更“親民”的沿河綠地已漸漸成為百姓身邊的“城市會客廳”,見證著市民愈加豐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