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早晨7點半,蘇錫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南泉段施工現場寒風凜冽,“霸王級”寒潮的來襲,讓工地氣溫跌到零下5℃。“還好今天風小了一些,上午就能恢復鋼筋捆扎和模板施工,元旦努努力,把被寒潮耽誤的時間奪回來。”太湖隧道項目部副經理趙菲菲一大早就來到工地,巡查施工情況,安排作業人員和設備。
沒有高樓大廈的阻擋,寒風從空曠的湖面吹來,長驅直入,狠狠打在每一位施工人員的臉上。一上午巡視下來,趙菲菲的臉頰、鼻子和耳朵都被凍得通紅。“上工地必須要戴好帽子和口罩,不然‘凍嘴’。”他打趣地說。
和艱難的作業環境相比,趙菲菲最擔心的還是寒潮對施工的影響,“風一大,吊車吊起鋼筋會晃動,存在安全風險,吊車不能施工。氣溫太低,混凝土容易凍裂,也不能澆筑。”為盡可能減少工期影響,就在寒潮來臨前一周,趙菲菲緊急調整工序,連夜組織工人澆筑混凝土。12月28日晚上,工人們干了整整一夜,多個作業點同時施工,到29日清晨完成近一萬立方米混凝土的澆筑。
“2020年真的是太難了!年初疫情來襲,年中遇到暴雨,年底又碰到難得一見的寒潮。”回憶起去年汛期期間,大雨連下一個多月,太湖水位猛漲,距離圍堰頂部不到一米,趙菲菲至今心有余悸。
“當時不僅太湖水位高,由于持續下雨,工地內也有多處積水,最深的地方有1米多。我們租用了7臺發電機,開動150多個水泵連夜抽水。有時,水泵被水中雜物堵住了、停機了,工人們還得跳進水里清理。”那段時間,趙菲菲不停地刷天氣預報,和工友們24小時值班值守,關注水位上漲情況,做好隨時撤離人員和設備的準備。好在最后暴雨結束,水位退去,這才舒了一口氣。
去年受疫情影響,趙菲菲只回家吃了一頓年夜飯,大年初一就匆忙趕回無錫上班了,隨后進入緊張的“戰疫”時刻。太湖隧道的工人大多來自云貴川地區,復工復產期間,為減少工友自行返錫路上的疫情風險,趙菲菲組織汽車最遠奔赴云南,接回了300多名工友。
趙菲菲2021年的第一天,同樣以工作開啟。他七七八八地算了下,受去年疫情、暴雨、寒潮等影響,前后大約耽誤了兩個月工期。“安全和質量是第一位的,在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現在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趕工期。今年大概率又要在工地上過年了。”趙菲菲透露,預計今年春節前太湖隧道南泉段隧道底板將施工完畢,整個項目計劃年底前建成通車。與時間賽跑,話音剛落,趙菲菲又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