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與錫城觀眾闊別了128天后,無錫大劇院重新開放,300多名幸運觀眾參加了公眾開放日活動。5月8日,國務院印發指導意見,其中提出:采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影劇院、游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閑場所。演出行業終于盼來了復工信號,然而執行細則卻讓影劇院面臨上座率限制、缺少內容可演的尷尬。不過,經營者們表示,不管開業是盈利還是虧損,“總希望這個行業能夠慢慢恢復起來”。
觀眾隔座入座,大廳通風順暢,公共區域每日消毒不少于3次,入場實名制簽到、測溫、錫康碼識別……大劇院開放日活動當天,一切井然有序,樂隊演出、笛簫演奏、戲劇劇本表演等豐富的藝術普及活動讓觀眾雀躍不已。“300多個名額一晚上就秒光了。”無錫大劇院運營中心總監崔建彬同觀眾一樣興奮。可是提到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管理司5月12日印發的《劇院等演出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中規定的“觀眾人數不得超過劇場座位數30%”這一條,崔建彬卻顯得有些無奈:“對需要盈利的商演而言,上座率限制意味著必然賠錢”。
無錫市人民大會堂經理陸偉東也是喜憂參半。他表示,商演肯定虧錢,國外的團隊又進不來,因此下半年演出市場也不容樂觀。據了解,一場1000座以上的大型演出,如果上座率沒有達到六七成就很難回本,而30%的上座率,連一場的運營成本都不夠,就更不用說制作成本了。
與演出行業同病相憐的還有電影行業。目前電影院恢復開放的執行細則還未出臺,但接受采訪的影院人士表示,如果同樣需要執行“不超過座位數30%”的規定,那么電影院也會入不敷出。“雖然國務院發布了允許電影院開門的通知,但目前還沒有新片上映。”無錫大世界影城一名負責人表示,電影院要想達到盈虧平衡,基本上要靠好的影片,上座率達到80%—90%才行。
影劇院負責人表示,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影劇院肯定也只能限流開放。據了解,恢復開放初期,無錫大劇院與大會堂都將加強與本地院團的合作。6月20日,經典錫劇《珍珠塔》作為大劇院復開的首場演出,現已開票。依托保利院線的優質演出資源,國家話劇院明星版話劇《大宅門》、《銀錠橋》等好劇都將陸續來錫。
大會堂則計劃在年底承接德云社的相聲晚會。陸偉東期待無錫能出臺促進演出市場消費實施辦法,專設演出市場啟動基金,將補貼落實到每張票上,讓購票者得到實惠,鞏固市民觀劇習慣,讓商演在無錫有更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