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攢了一大堆紙殼、塑料瓶,還有一個壞了好長時間的洗衣機,想送廢品收購站又不好拿。現在方便多了,用手機隨時預約上門回收,一小時就有人來家里把廢品和舊家電取走了。”家住萬科城市花園的居民王娟娟告訴記者。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通過手機操作,實現可回收垃圾預約上門回收服務。隨著互聯網在行業上的應用愈發廣泛,曾被詬病價格不透明、服務不規范、安全無保證的廢品回收行業也轉型升級,站上互聯網+風口。
一直以來,回收廢品的多是走街串巷的“游擊隊”,現在開始有了更多“正規軍”。記者打開手機微信小程序輸入“垃圾回收”搜索,跳出多個可提供垃圾上門回收服務的平臺,且已細分到生活垃圾、3c家電、金屬、舊衣物等多個門類。進入預約回收界面,填入相關信息并上傳要回收的垃圾照片,選擇預約上門時間,即可成功下單。之后,線下回收人員會按照約定時間上門服務,最快的顯示半個小時就能上門。回收廢品的價格一般按市場價,一些廢舊家電還備注“可議價”。
除了回收更方便外,這種新模式回收體系也更加完善且規范。謝先生是國內一家互聯網+垃圾回收及再利用連鎖企業無錫地區的加盟商,進入這行一年時間已經積累了1萬多名用戶,每月都能接到幾千個訂單。據其透露,以前多半會隨手扔掉家中廢品的年輕人也開始關注回收再利用。“很多年輕市民其實不是很在乎廢品尤其是二手家電能回收多少錢,而是更關注二手家電的流向。”謝先生稱,與傳統廢品收購站的廢品流向不可知不同,互聯網+回收平臺收上來的廢品,進行分類后一般直接售賣給再生資源處理企業,連接起了回收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信息管理也形成了可追溯的閉環運營模式,是對傳統回收行業的重塑。
近期,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完善廢舊家電回收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以互聯網技術為紐帶,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提升回收處理體系的覆蓋率。“城市垃圾減量、分類、再利用迫切需要新的回收體系的重構。通過正規企業進行回收、拆解和資源化利用,規避了如廢舊家電等回收垃圾非法拆解帶來的安全隱患和二次污染風險。”謝先生認為,由于互聯網回收模式剛剛起步,整個行業仍有很多問題需要關注和解決。比如,如何把業務數據與行業管理部門進行開放和共享、如何對從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和執業資格認證、如何推進家電回收和流通的標準化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從業企業持續關注、創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