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湯丙良是惠山區(qū)陽山鎮(zhèn)陽山村里的名人,從企業(yè)退休后,他投身村里的桃木雕刻基地,迷上了木雕工藝。這幾天元旦假期,他帶領10多位村民忙活,“文明村名聲在外,遠近親友和游客都愛來走走,桃木雕刻供不應求,這也促進了村民素質的提升。”陽山村一邊脫貧攻堅,一邊文明創(chuàng)建,村里的2600多名村民齊心協力,在2019年擺脫市級經濟薄弱村的“貧困帽”后,不久前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zhèn)稱號。“獲得這個最高榮譽,是對陽山村文明再提升的激勵。”村黨總支書記姚劍說。記者元旦踏訪陽山村,尋找文明村里的文明事。
元旦前經過村民討論,一致同意位于桃源中路的葫蘆谷街區(qū)向北延伸,打造文化旅游產品展銷一條街。“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又提升了陽山旅游核心區(qū)的品質。”姚劍說,通過去年的整治,村里把原來的路邊舊民居統一改造出租,聽說這個消息,遠近百姓都來競爭,“文明村里搞經營人人守規(guī)矩,做得放心。”最終鄰村的一位村民拿下了所有店面,經營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迎接新的一年到來,葫蘆谷街區(qū)20家商戶紛紛自行購買了新垃圾筒用于分類投放,還向游客宣傳文明風尚。
陽山村現有自然村9個,幾乎家家戶戶種桃。冬季到來,都要修剪桃枝。往年常常堆滿門前的場地,影響環(huán)境還容易產生火患。退居二線的黨員、村干部周維興,負責村里的牛郎山水蜜桃基地。他和村民理事會理事長劉振天都愛“管村民家門口的閑事”,在他們的督促下,村民的自覺性大大提高,現在村里的桃枝亂堆放現象消失了。“村民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像公園一樣適合旅游。”一位元旦來訪親的市民說。
陽山村下轄的朱村是陽山鎮(zhèn)“鄉(xiāng)游”品牌創(chuàng)建地,在2012年村里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村民嫌煩不愿配合。2年前,村里成立黨總支的分支部,同時建立理事會,有事都由村民代表直接參與決策。前朱村后門有條百余米長的臭水溝,村里投資百萬元治水后建成箱涵式暗河,與朱村浜溝通,在地面建成了一條蜿蜒至桃花源中的最美田園路,現在成了百姓和親友散步的“打卡地”。
“雖然2019年才擺脫貧困,但陽山村文明的鄉(xiāng)風建設一直在同步推進,榮譽成為村民凝聚力提升的動力。”陽山鎮(zhèn)相關負責人說。以前需要天天接受村民糾紛來訪的村治保主任笑著說,現在一年到頭也沒什么事情,他用不著天天去辦公室坐著,有更多時間到村里轉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