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6 20:06:17
來源:互聯網
全省三分之一品種的鳥類,在蠡湖國家濕地公園可覓得其活動蹤影。昨日獲悉,我市最大的國家級濕地公園——蠡湖國家濕地公園剛完成首次鳥類調查,并將通過3到5年時間逐步摸清動植物“家底”,評估生態保護成效,加強對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尤其是本地物種的保護。
調查選取了濕地公園內渤公島、寶界湖濱、長廣溪、金城灣4個具有代表性的區域進行,用一年時間,共記錄到鳥類16目47科136種,其中包括鶚、林雕、鳳頭鷹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種。
最讓調查人員興奮的,還是首次發現西方秧雞和堪察加柳鶯,刷新了無錫鳥類新記錄。據介紹,勘察加柳鶯是過境鳥,西方秧雞在華東地區是罕見冬候鳥。去年1月12日,調查人員在長廣溪發現西方秧雞時,“小家伙”正在收割后的蘆葦茬中覓食,因此調查人員猜測,西方秧雞喜歡蘆葦茬生境,值得在后續鳥類觀測中重點關注,摸清分布規律。
冬天,無錫人的“朋友圈”常被紅嘴鷗刷屏。其實,不只有紅嘴鷗,統計顯示,濕地公園內有24種鳥類的目擊率在60%以上,包括白頭鵯、棕背伯勞、黑水雞、遠東山雀、小、珠頸斑鳩、白鷺、黑臉噪鹛等,經常不用望遠鏡和相機就能觀賞到。
此外,調查還揭示出諸多觀鳥“奧秘”。例如,長廣溪鳥種數最多,渤公島鳥類數量最多。濕地公園鳥類數量全年波動較大,總體呈現冬季較多、夏季較少的趨勢,這是因為無錫冬季氣溫比北方高,冬季候鳥較多。鷗科、鷺科、椋鳥科、鵯科、燕科鳥類是優勢鳥種,這與蠡湖國家濕地公園內的濕地面積占比較大相關。鷗科鳥類喜歡在開闊湖面覓食,鷺科鳥類愛在湖邊蘆葦蕩棲息……在過去一年觀測中,鷗科鳥類的數量達到2524只次,多數為越冬的紅嘴鷗,其次為過境的須浮鷗和越冬的蒙古銀鷗,這和蠡湖水域面積較大、魚蝦等食物豐富有關。
調查人士表示,在市區內的濕地公園能觀測到100多種鳥類,說明蠡湖生態環境保護卓有成效。“眼下,正是蘆葦收割的季節,我們在每個地塊都適當保留了蘆葦地,為越冬候鳥提供棲息空間。”今年蠡湖濕地公園的“愛鳥行動”已明確,計劃開展渤公島景觀提升工程,通過地形調整,將一些垂直駁岸改造為緩坡,增加濕地缺少的荒地、淺灘生境;在渤公島和鷗鷺島之間,用蘆葦和竹子編制一些生態浮島等,為水鳥棲息提供安全環境。公園也呼吁市民在觀鳥時勿隨意投喂,保持安全距離,與鳥類和平共處。
熱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