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開2019年度綜合考核總結大會暨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城市推進會后,市政協緊扣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探索集中發揮組織優勢進行建言資政的工作機制,以“助推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城市建言資政專項行動”為抓手,打好協同履職“組合拳”,助力經濟復蘇攻堅發展“硬任務”。市政協全體委員積極參與,共走訪215家企業、1100余人次,收集236個問題,編發27期《情況反映》,涉及的23個政府部門及時辦理反饋,198個問題得到解決,在創新搭建平臺、精準雙向發力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
去年7月,市政協微信公眾號后臺收到無錫某紡織品印花有限公司負責人留言反映:該公司已經搬遷,但無法辦理營業執照變更。市政協工作人員立即聯系該公司所在地區——惠山區政協,告知該公司情況;區政協第一時間與區相關職能部門聯系,組織政協委員一起到現場走訪了解情況,共同幫助該企業解決困難。“當時我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向市政協反映情況,沒想到受到高度重視和認真辦理。人民政協是真心為人民。”該公司負責人既感動又意外。
在專項行動中,市政協各委員聯系小組根據走訪情況,盡力幫助企業協調關系、克服困難;各民主監督員小組通過跟蹤調研、提交民主監督建議書等形式,推動有關部門及時妥善解決問題;各專委會積極組織企業與政府部門、商協會、金融機構等,圍繞企業發展的難點面對面交流,在協商中解疑釋惑、增進共識、解決問題,幫助相關部門了解一線情況、完善相關政策、優化政務服務。企業反映的減免疫情期間企業房租、科研項目申報、加強病蟲害防治項目政企合作等困難和訴求,通過專項行動得到了有效解決。
為提高建言質量,更好服務企業,市政協在每次走訪企業時,都會提前咨詢企業遇到哪些經營困難,以便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起走訪,既提高解決問題的權威性和精準性,又使走訪企業成為政府部門了解企業經營情況的過程,推動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市政協各委員聯系小組結合界別實際,發揮聯系面廣的優勢,分別掛鉤聯系10家以上企業,組織委員深入了解企業在生產經營、項目審批、技術創新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及時發現無錫營商環境存在的薄弱環節。20個委員小組首批掛鉤聯系企業200家,其中大、中、小微、新辦企業占比分別為23%、39%、31%、7%,一、二、三產企業占比分別為8.3%、57.2%、34.5%,兼顧各企業類型,便于全面了解營商環境情況。累計收集的236個問題中,政務方面占比為24.7%、政策環境方面占比37.6%、市場環境方面占比10%、法治環境方面占比5%、其他方面占比22.7%。
對短期內難以解決的事項,以及普遍反映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市政協發揮智力密集的優勢,責成有關專委會及時組織專題調研,以調研報告、專題建言獻策、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提出意見建議,為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制定、完善政策提供參考。如,綜合分析優化營商環境的共性問題,聚焦“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之舉,提出《高起點規劃建設太湖灣科創帶》的建議并轉化成重點提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主要領導領銜督辦、推動落實。市政協還建立了對接融合機制,及時根據企業訴求,將發展的關鍵領域、服務的關鍵環節明確為重點調研課題,形成了《關于我市新一輪口岸建設和開放的建議案》和《關于推進我市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調研報告》等,《關于盡快推進電子保函 努力優化營商環境的提案》被采納后,推動退付保證金6.73億元,減輕了企業負擔。利用智慧政協平臺和社情民意信息直報點,廣泛征集意見建議,形成的《企業復工面臨的主要困難和相關建議》,得到市政府主要領導專門批示。